c1.A::display()
。现在,将类A声明为虚基类,方法如下:
class A //声明基类A
{…};
classB:virtual publicA //声明类B是类A的公用派生类,A是B的虚基类
{…};
classC:virtual public A //声明类C是类A的公用派生类,A是C的虚基类
{…};
class派生类名:virtual 继承方式 基类名
class A //定义基类A
{ A(int i){} //基类构造函数,有一个参数
...};
class B:virtual public A //A作为B的虚基类
{B(int n):A(n){} //B类构造函数,在初始化表中对虚基类初始化
…};
class C:virtual publicA //A作为C的虚基类
{C(int n):A(n)){} //C类构造函数,在初始化表中对虚基类初始化
…};
class D:public B,public C //D类构造函数,在初始化表中对所有基类初始化
{D(int n):A(n),B(n),C(n){}
…};
例:在Teacher类和Student类之上增加一个共同的基类Person。作为人员的一些基本数据都放在Person中,在Teacher类和Student类中再增加一些必要的数据。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声明公共基类Person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 char s, int a) //构造函数
{
name=nam;
sex = s;
age = a;
}
protected: //保护成员
string name;
char sex;
int age;
};
//声明Person的直接派生类Teacher
class Teacher :virtual public Person //声明Person为公用继承的虚基类
{
public:
Teacher(string nam, char s, int a, string t) :Person(nam, s, a) //构造函数
{
title = t;
}
protected: //保护成员
string title; //职称
};
//声明Person的直接派生类Student
class Student :virtual public Person //声明Person为公用继承的虚基类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 char s, int a, float sco): //构造函数
Person(nam, s, a), score(sco) {} //初始化表
protected: //保护成员
float score; //成绩
};
//声明多重继承的派生类Graduate
class Graduate :public Teacher, public Student //Teacher和Student为直接基类
{
public:
Graduate(string nam, char s, int a, string t, float sco, float w) : //构造函数
Person(nam, s, a), Teacher(nam, s, a, t), Student(nam, s, a, sco), wage(w) {} //初始化表
void show() //输出研究生的有关数据
{
cout << "name:" << name << endl;
cout << "age:" << age << endl;
cout << "sex:" << sex << endl;
cout << "score:" << score << endl;
cout << "title:" << title << endl;
cout << "wages:" << wage << endl;
}
private:
float wage; //津贴
};
//主函数
int main()
{
Graduate grad1("Wang-li", 'f', 24, "assistant", 89.5, 1234.5);
grad1.show();
return 0;
}
程序分析:
- Person类是表示一般人员属性的公用类,其中包括人员的基本数据,现在只包含了3个数据成员:name(姓名)、sex(性别)、age(年龄)。Teacher和Student类是Person的公用派生类,在Teacher类中增加title(职称),在Student类中增加score(成绩)。Graduate(研究生)是Teacher类和Student类的派生类,在Graduate类中增加wage(津贴)。为简化程序,除了最后的派生类Graduate外,在其他类中均不包含成员函数。
- 注意各类的构造函数的写法。在Person类中定义了包含3个形参的构造函数,用它对数据成员name、sex和age进行初始化。在Teacher和Student类的构造函数中,按规定要在初始化表中包含对基类的初始化,尽管对虚基类来说,编译系统不会由此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但仍然应当按照派生类构造函数的统一格式书写。在最后派生类Graduate的构造函数中,既包括对虚基类构造函数的调用,也包括对其直接基类的初始化。
- 在Graduate类中,只保留一份基类的成员,因此可以用Graduate类中的show函数引用Graduate类对象中的公共基类Person的数据成员name,sex,age的值,不需要加基类名和域运算符::,不会产生二义性。
运行结果:
A a1; //定义基类A对象a1
B b1; //定义类A的公用派生类B的对象b1
a1=b1; //用派生类B对象b1对基类对象a1赋值
在赋值时舍弃派生类自己的成员,也就是"大材小用"。实际上,所谓赋值只是对数据成员赋值,对成员函数不存在赋值问题。
a1.age=23; //错误,a1中不包含派生类中增加的成员
b1.age=21; //正确,b1中包含派生类中增加的成员
应当注意,子类型关系是单向的、不可逆的。B是A的子类型,不能说A是B的子类型。只能用子类对象对其基类对象赋值,而不能用基类对象对其子类对象赋值,理由是显然的,因为基类对象不包含派生类的成员,无法对派生类的成员赋值。同理,同一基类的不同派生类对象之间也不能赋值。
A a1; //定义基类A对象a1
B b1; //定义公用派生类B对象b1
A& r=a1; //定义基类A对象的引用变量r,并用a1对其初始化
这时,引用变量r是a1的别名,r和a1共享同一段存储单元。也可以用子类对象初始化引用变量r,将上面最后一行改为A& r=b1; //定义基类A对象的引用变量r,并用派生类B对象b1对其初始化
或者保留上面第3行A& r=a1;
,而对r重新赋值:r=b1; //用派生类B对象b1对a1的引用变量r赋值
void fun(A& r)//形参是A类对象的引用
{
cout << r.num << endl; //输出该引用中的数据成员num
}
函数的形参是类A的对象的引用变量,本来实参应该为A类的对象。由于子类对象与派生类对象赋值兼容,派生类对象能自动转换类型,在调用fun函数时可以用派生类B的对象b1作实参:fun(b1);
输出类B的对象b1的基类数据成员num的值。与前相同,在fun函数中只能输出派生类中基类成员的值。
例:定义一个基类Student(学生),再定义Student类的公用派生类Graduate(研究生), 用指向基类对象的指针输出数据。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声明Student类
{
public:
Student(int, string, float); //声明构造函数
void display(); //声明输出函数
private:
int num;
string name;
float score;
};
Student::Student(int n, string nam, float s) //定义构造函数
{
num = n;
name = nam;
score = s;
}
void Student::display() //定义输出函数
{
cout << endl << "num:" << num << endl;
cout << "name:" << name << endl;
cout << "score:" << score << endl;
}
class Graduate :public Student //声明公用派生类Graduate
{
public:
Graduate(int, string, float, float); //声明构造函数
void display(); //声明输出函数
private:
float wage; //津贴
};
Graduate::Graduate(int n, string nam, float s, float w) :Student(n, nam, s), wage(w) { } //定义构造函数
void Graduate::display() //定义输出函数
{
Student::display(); //调用Student类的display函数
cout << "wage = " << wage << endl;
}
int main()
{
Student stud1(1001, "Li", 87.5); //定义Student类对象stud1
Graduate grad1(2001, "Wang", 98.5, 1000); //定义Graduate类对象grad1
Student* pt = &stud1; //定义指向Student类对象的指针并指向stud1
pt->display(); //调用stud1.display函数
pt = &grad1; //指针指向grad1
pt->display(); //调用grad1.display函数
return 0;
}
程序分析:
- 程序的输出结果中并没有输出wage的值,问题在于pt是指向Student类对象的指针变量,即使让它指向了grad1,但实际上pt指向的是grad1中从基类继承的部分。
- 通过指向基类对象的指针,只能访问派生类中的基类成员,而不能访问派生类增加的成员。所以pt->display()调用的不是派生类Graduate对象所增加的display函数,而是基类的display函数,所以只输出研究生grad1的num,name,score3个数据。如果想通过指针输出研究生grad1的wage,可以另设一个指向派生类对象的指针变量ptr,使它指向grad1,然后用ptr->display()调用派生类对象的display函数。
运行结果:
例:声明Professor(教授)类是Teacher(教师)类的派生类,另有一个类BirthDate(生日),包含year,month,day等数据成员。可以将教授生日的信息加入到Professor类的声明中。
class Teacher //教师类
{
public:
...
private:
int num;
string name;
char sex;
};
class BirthDate //生日类
{
public :
...
private:
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
class Professor:public Teacher //教授类
{
public:
...
private:
BirthDate birthday; //BirthDate类的对象作为数据成员
};
如果定义了Professor对象prof1,显然prof1包含了生日的信息。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现有的类,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如果有以下两个函数:
void fun1(Teacher &);
void fun2(BirthDate &);
在main函数中调用这两个函数:
fun1(prof1); //正确,形参为Teacher类对象的引用,实参为Teacher类的子类对象,与之赋值兼容。
fun2(prof1.birthday); //正确,实参与形参类型相同,都是BirthDate类对象
fun2(prof1); //错误,形参要求是BirthDate类对象,而prof1是Professor类型,不匹配。
如果修改了成员类的部分内容,只要成员类的公用接口(如头文件名)不变,如无必要,组合类可以不修改。但组合类需要重新编译。
人们为什么这么看重继承,要求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继承机制,尽可能地通过继承建立一批新的类。为什么不是将已有的类加以修改,使之满足自己应用的要求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许多基类是被程序的其他部分或其他程序使用的,这些程序要求保留原有的基类不受破坏。使用继承是建立新的数据类型,它继承了基类的所有特征,但不改变基类本身。基类的名称、构成和访问属性丝毫没有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程序的使用。
用户往往得不到基类的源代码。如果想修改已有的类,必须掌握类的声明和类的实现(成员函数的定义)的源代码。但是,如果使用类库,用户是无法知道成员函数的代码的,因此也就无法对基类进行修改。
在类库中,一个基类可能已被指定与用户所需的多种组件建立了某种关系,因此 在类库中的基类是不容许修改的(即使用户知道了源代码,也决不允许修改)。
实际上,许多基类并不是从已有的其他程序中选取来的,而是专门作为基类设计的。有些基类可能并没有什么独立的功能,只是一个框架,或者说是抽象类。人们根据需要设计了一批能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通用类,目的是建立通用的数据结构,以便用户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功能建立各种功能的派生类。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需要设计类的层次结构,从最初的抽象类出发,每一层派生类的建立都逐步地向着目标的具体实现前进,换句话说,是不断地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每一层的派生和继承都需要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统一规划,精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