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酱

        元旦回开封看望了姐姐一家,临走姐夫说门口有一家西瓜酱味道跟以前家里的很像,买两斤你们带回去尝尝……

      今日下班挖出来两勺,切了香菇葱蒜花生米,放油白糖翻炒一下,香味四溢,能吃两个大白馒头!

    小时候,家家都晒西瓜酱,(老家叫捂瓜豆)。每年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妈妈会留几个特别大的西瓜备用,先煮上两盆黄豆,放在用高粱杆做的锅拍儿上面,晾干撒上面粉,然后挪到阴凉的房间继续晾,等过了几天,豆上面长出绿色的毛毛,再翻一下面儿继续捂,等过了十天半个月,毛毛捂的差不多了,拿到太阳底下晒,晒几天晒得特别干的时候就可以准备洗干净的大坛子,把连成片或者块状的豆豆放进坛子里,然后把西瓜一分两半的切开,把瓤连字儿一块挖出来放进坛子里,然后放一些八角桂皮花椒之类的香料,再加上盐巴,盐一定要多,因为这一坛子可是要吃到下一年的新的瓜豆捂出来,盐少了可就要坏掉了。最后就是封口,放在高的地方晾晒了。每年这个季节,家家房顶、墙头都会放着各式各样的罐子、坛子!

    别看这小小一坛酱菜icon,可是承载一家人一年的下饭菜!也承载了我的整个的学生时代!

    我十一岁初中时候开始住校,90年代的学生食堂,馒头就是我们食物的全部了!没有热水,没有稀饭,没有菜,或者说食堂会卖一点点的菜,但是很少有人会买!家人把家里的粮食送到学校的伙上换成粮票,我们再拿粮票买馒头吃,二两票一个馒头,而所谓的菜是要花钱买的,几乎是没有人愿意花钱的!所以西瓜酱就成了我们每个人上学必带的产品了!放学铃声响后,大家都会陆陆续续跑到食堂前面排队买馍,馒头会做成杠子样的,有时候中间只切一下并不完全分离,因此你观察男生买的馒头一般都是一长排的,我们女生一般是两个馒头,然后回到宿舍,打开各自的瓶瓶罐罐,开始我们的早餐,午餐以及晚餐,似乎每天都是一样的,可每个人都吃的津津有味!每周两次的改善生活就是一顿包子,一顿油饼,好像是在周二和周五的下午,包子和油饼都是2两粮票再贴2毛钱的,吃了一周瓜豆酱菜的我们,这两顿总是觉得幽香无比,记得包子其实就是素的大白菜或者白萝卜,但总是流着厚厚的油,那味道现在记忆犹新,感觉再也吃不到那样好吃的包子了!但总有人是舍不得吃的,因为每周包子固定时间供应,知道下顿要吃包子,有人就会提前买好了馒头,等到大家都去排队买包子时,她拿出凉馒头,继续就着西瓜酱或者家里腌的其他咸菜!

      我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离家比较近,食堂伙夫也几乎都是我们村的村民。妈妈总会在她觉得我的酱菜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让人给我捎来炒咸菜呀,炒白萝卜丝呀等等,羡煞周遭一片同学!初三时候,慢慢大点的我们也学会自带辣椒和盐,或者其他可以生吃的蔬菜,在宿舍自己"做"着吃了!

      上了高中,自带酱菜差不多算是配菜了,但西瓜酱还是主角!来自县区的各个乡镇不同味道的西瓜酱在这里都可以尝到。同时不同方言,不同叫法汇集在一起,大家会根据你不同的口音不同的口头禅去分辨是哪里人,还会纷纷认老乡!

      大学时代每个假期开学,我带的酱豆和糖醋蒜icon总会把我的行李弄得苦不堪言,可,看到室友们每次都哄抢一空,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在外地工作了,成家有孩子了,每次回家妈妈还是会把准备好了的瓶瓶罐罐,塞满了行李箱,那时候妈妈还会每年都下西瓜酱豆icon,即使有时候留到第二年还没吃完!而如今回去,竟然是去市场买了!看看一家家屋顶都盖的老高,可再也看不到晾晒的坛子罐子了!如今的孩子,即使在学校,吃的也是两荤一素,外加水果牛奶小零食的,偶尔吃一次馒头蘸酱,似乎还是改善了生活!哪里能体会得了我们的感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