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红楼情

最近花了一段时间重温红楼梦,又把刘心武品红楼看了一遍,仍不觉过瘾,还打算将来有时间把新红楼也看一遍,如有机会去北京大观园走一遭,再到北京昌平天寿园祭拜“林妹妹”,算略表我对红楼的感情,那就更好了。

每次读红楼,都为红楼中女儿的命运叹息不已,看到红楼梦二十年再聚首的节目,更为人间红楼女儿的命运而唏嘘。唉,想心中竟有多少叹息声,怎经得住秋叹到冬尽,春叹到夏。

虽如此,读红楼,黛玉之死还是让我抛了不少珠,滚了不少玉。按照警幻的判词,黛玉最后应该是香消玉殒了。只是她的命运归属方式历来争议很大。高鄂续书说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娶了宝钗,绝望遗恨而死,红学家认为这不符曹公的原意。还有许多红学家,包括刘心武,他们认为黛玉是“沉湖”而死。他们在草蛇灰线的红楼梦里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沉湖”的伏笔,比方说,黛玉住的地方叫潇湘馆,她的雅号叫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是舜的妃子,为了舜,泪尽湘妃竹然后沉江而去,这其一也。其二,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给宝玉过生日,抽签行令时,黛玉抽中的是芙蓉,李纫还说“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芙蓉,莲花也,生于水而死于斯。其三,金钏投井,宝玉在水仙庵一水井旁祭祀她,黛玉知道了说: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暗示将来黛玉死了,宝玉会对着水祭祀她。其四,黛玉与湘云月下作诗,湘云对“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冷月葬花魂”,可见黛玉是在月夜沉湖而死。其五,曹公对黛玉的描述: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比干无心而死,西子沉湖而亡,暗示黛玉因绝望所以爱情心已死,最后沉湖。

然而这些侧面和正面描写黛玉的,都与黛玉“葬花吟”相冲突。黛玉葬花是整部红楼中最重要的一笔,这一笔不能被忽略。黛玉葬花,“质来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她连花都不肯陷沟渠,她自个怎会沉湖呢?宝黛同看《西厢记》这一回,宝玉把落红撒向水中,黛玉说道:撂在水中不好,流到那脏臭地方把花糟蹋了。宝玉曾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宝玉是喜欢水的,所以他喜欢“水葬”和“水祭”的,而黛玉是喜欢净土的,从此也可看出黛玉比宝玉觉悟更高。何况,“潇湘妃子”和“比干西子”只不过是为了说明黛玉对爱情的忠贞,说明黛玉有比干之才有西施之美。更何况黛玉死了,宝玉并未作诗作文祭祀她,反到是宝玉的丫环晴雯死了,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来祭祀。虽然许多红学家认为《芙蓉女儿诔》是祭晴雯的也是祭祀黛玉的,因为黛玉跟晴雯两人都聪明伶俐,清高孤傲,自尊心很强,超凡脱俗,同样是“女儿薄命”,同样让“茜纱窗下多情的公子”劳牵挂。但是《芙蓉女儿诔》是祭祀木芙蓉的,不是水芙蓉——莲花的。所以黛玉沉湖之死有待商榷。我们只能知道黛玉是个诗意的女儿,即使她死,她的死亡方式也应该是很从容优雅甚至神秘的,因为她本是天宫的仙女,“质来洁来还质去”。

黛玉的死亡方式我们不好猜测,但可以从黛玉的前生和当世来分析黛玉最后的结局是要香消玉殒了。前生,因受灌溉之恩,故今生化而为人以泪报恩,泪总有流尽的一天,这是她的宿命,所以黛玉应亡。从性格上看,黛玉从小父母又亡,寄人篱下,固而谨慎多疑,尖酸刻薄,不招人待见,处处跟自己过不去,用现在的话叫纯心找堵,这样的人能长久吗?正是因为这样,袭人、王夫人和凤姐最后才会教唆老太太舍黛娶钗,所以黛玉该亡。从家庭环境来看,当时的贾府已摇摇欲坠,连丫环都说“贾府不宜久居”,而且贾府先是自己从内部抄起来了,最后又被当局所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纵有相知相已的宝玉,耐何宝玉自顾不睱,身不由已;纵有一个懂她贴心的紫娟,耐何紫娟身为下贱,人微言轻,无人为黛玉作主,所以黛玉会亡。从社会背景来看,封建社会,闺中女儿岂有爱情和婚姻的自主权,不管是那富贵家的还是那贫寒之家的,哪个能逃脱命运的主宰。贾府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不管是主子还是丫头,不管是聪明如凤姐的还是宽厚如迎春的,不管是清高的妙玉还是污浊的环琏之徒,哪个不是到最后“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更何况“娇喘微微,泪光点点”、弱柳扶风的黛玉呢?所以黛玉必亡。黛玉之死由她自身的原因,也有她不可抗拒的社会原因。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史,若从黛玉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这个角度来看,个人认为沉湖之说似有道理。林黛玉生在一个“举世混浊”的社会,而她拥有冰清玉洁之身,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气,想要一抷黄土掩风流,耐何“恐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贾府哪来一抷净土,天尽头,又何来香丘呢?所以黛玉在看破红尘,报恩还泪之后,无奈却又优雅、从容的沉湖而去。她是用自己的死来向这个黑暗的社会发出自己最强烈的控诉之音,反映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乔申江   襄阳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黛玉的红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