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陷入网络舆论“罗生门”,如何避免被情绪裹挟?

我们将遗憾、不舍留在2019,满怀期待迎接地2020。却不想2020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艰难。

在19年尾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开年爆发,武汉笼罩在病毒的阴霾下。随着春运大潮,不幸蔓延到全国。「这一年的春节没有了热闹,街道上不吵、不堵车,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图片来源:武汉城市宣传片:武汉莫慌,我们等你

相比于灾难之下静谧,网络并没有变得平和许多。我们的心情想坐上过山车,一会儿为那些平凡中的伟大而震撼,却也总是灾难之中的有些变本加厉的戾气而震惊。

人们沉疫情的悲痛和焦虑中。谣言与真相,变成网络暴力的温床,网络也是一片血雨腥风,不同人严重的谣言,不同人眼中的真相。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反转反转再反转,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罗生门。

上午热搜还是#武汉最牛小区住户无一感染#,下午热搜就变成了#武汉最牛小区其实已有确诊病例#。上午热搜#社区人员身着防护服摆拍# ,大伙儿义愤填膺,指责这些人拿着稀有的防护服作秀,下午辟谣这个社区工作人员使用的仅仅是6块钱左右的工业防尘服,而说是社区工作人员,其实是国企员工下层协助,更类似于志愿者,工业防尘服也已经穿了四天了,在这个小区工作的20个已经倒下15个了。


图片来源:微博


太多的谣言,太多的反转,人心惶惶,太乱了,每天充斥着各种现状报道、求助、质疑、反转、再反转,被批判的人、被歌颂的人,各种争论、各种数字。很多时候,大家已经没有力气去分辨了。有的人干脆不再管以真相是什么,自顾自来一场狂欢式的情绪宣泄。

于是,病人家属发微博求助就被喷的体无完肤,韩红家荡产的做慈善还要被抹黑,姚晨帮忙转发和疫情有关的动态和求助信息,被骂圣母,曾经种种不当言论又被扒出。于是,网络上,戾气越来越重。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说: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与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工业技术让人们丧失思考的能力。


图片来源:unsplash;作者:ramon salinero


技术是原罪么?当然不是。人性依旧,真相依旧,思考依旧。高尚的人,依旧高尚;自私的人,依旧自私。愿意思考的人,汲取更多信息思考;而不愿思考的人,沉溺于更多信息的表象。技术只是放大,放大了世界的浩淼,也放大了个体的局限。

人们不是不愿意思考,我们接受的信息很多已经超出了个体能够判断的界限。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你接触的八卦可能仅限于自己的活动范围,小区、单位、学校,在这个小范围内,尚且难以做到明辨是非。更别说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国家的八卦,都被推送到你眼前,远远超出了你可以正确判断的范畴。

因为个体的有限,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事件真相,就只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在这种时候,让自己被信息误导,做出情绪性的回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沟通的艺术》封面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初版到第十五班,至今已经超过三十年。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致力于有关沟通的研究和写作。他的著作主题涵盖了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组交流、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为北肯塔基大学教授。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后天构建的。

情绪由生理、非语言反应、认知的诠释和语言表达四个要素构成的。在大部分的情境中,认知是决定情绪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改变对事物的诠释会影响感受事物的方式。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tengyart  


试着想象一下,有一天早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过头了,你来不及吃饭,拿上包,匆匆往公司赶,路上各种堵车,好不容易赶在最后一刻打了卡。你坐在座位上,缓了口气。大脑开始试着解释早上的一切,让你有简单感受的身体感知,然后你才知道如何处理它。

你可能认为太倒霉了,怎么什么坏事都赶上了,今天注定是不顺的一天,于是这一天不免丧气满满,工作大抵不会太积极。但如果换一个解释,这么多倒霉事加在一起,多没有阻止你通往全勤奖的脚步,真是太幸运了,今天是幸运的一天,不能浪费老天给你的机会,以后一定一定要记得定闹钟。

我们的情绪需要表达。压抑情绪或逼自己摒弃情绪,长期以往,会埋下疾病的隐患。表达情绪的方式有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很多时候,尤其是对于负面情绪而言,用语言表达情绪是必要的,说出“我很生气”比摔门而出更有效。

二、什么是无助益情绪

很多时候,情绪与不成熟挂钩,“情绪化”、“被情绪左右”,但事实上,情绪分为。有助益与无助益的情绪之间的不同。两者的差异在强度和时间,比如说焦虑,并不都是负面的,很多时候它能刺激你思考现状,改进不满意的状态,但是如果过于焦虑,或者长时间陷入焦虑,开始影响到你的生活了,这时候焦虑就是无助益的。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elijah o donnell


无助益情绪来自于我们接受了一些非理性的谬误,这些谬误导致了不合理的推论,无助益情绪随之而来。而我们自身意识不到这些谬误,这让他们的影响尤其强大。

完美谬误:接受完美谬误的人认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应该能完美地处理每一种状况。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不仅希望自己是完美的,还希望偶像是完美的,受害者是完美的,甚至我们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坏人”也是完美的坏人,那是一丁点好事都不会做的。求助者不能有一点懈怠,自私,埋怨,指责,歇斯底里,还要有符合


图片来源:微博


应该谬误:应该谬误建立在,以自我中心的傲慢之上,坚持世界应该按自己想象的方式运转,一旦不和自己的意,就对别人品头论足,甚至大肆指责。“你那么有钱,就应该多捐一点”、“别人都捐钱,就你捐大米。”“你是我最好的闺蜜,凭什么找我要房租。”他们惯于抱怨他人,而自己毫无行动。


图片来源:微博


过度推论谬误:过度推论谬误包含两种类型,第一种过度推论出现在基于有限的证据形成一种判断的时候。第二种过度推论发生在我们夸大缺点的时候。

三、如何建设性地表达情绪

情绪表达固然重要,但我们常常忽视,应该有的一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尤其是在网上表达情绪,网络抑制解除效应,会激起情绪爆发和长篇大论。这种发泄既不会让自己情绪好过一些,还会在读者件尤其涟漪效应,那些负面情绪会想病毒般迅速扩散。

如何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辨别感觉,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并非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情绪了如指掌。低情绪导向的人,通常不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而且他们倾向于拒绝将感觉当作有用的、重要的信息。辨别自己的情绪,是正确表达情绪的前提。避免说“你让我生气”,而是改说“我在生气”。很快,你就会察觉到,别人并没有让我们讨厌或是喜欢他们,以为认定别人是造成我们喜欢或不喜欢他们的原因,也就是否认了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评估何时何地表达感觉:当强烈的情绪涌上心头的瞬间,并不是说出口的最佳时机。说话前先深思熟虑,然后用最可能被接受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觉,方为明智之举。互联网,让每个受众都能够成为传播者,让个人的声音,能被越来越多人听到。人们越来越能展现个性化的同时,大量未经核查的“事实”被公布于网络环境之中。如果,仅凭一面之词,就义愤填膺,大家讨伐,那很有可能被“打脸”。我们都知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那为什么不能再听听其他的声音呢?随着更多关注,更多信息的核实和补充,以及媒体报道的不断跟进,真相一定会“付出水面”。

永远保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指从别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我们时常喜欢说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如果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们也的确可以更了解世界对他的意义。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保障自己可以完全客观、完全理性、具备足够多的知识去辨别所有的信息,但同理心能让我们不去伤害。这个时代不乏洞察力,但是太缺同理心。

如何避免被情绪裹挟?说来也简单,无非是承认自己的有限,不以自己的三观去要求全世界,不宜自己的好恶去定义全世界。当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时,保有同理心。但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沟通的艺术》| 陷入网络舆论“罗生门”,如何避免被情绪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