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里的教育观

图片发自App

在菜市场买菜,看着各类新鲜的蔬菜瓜果,每一物都想纳入篮中。不过依据家中人数又不易多购买放入家中,也因为想吃到新鲜蔬菜水果,所以经常出入市场。

中午要做番茄炒蛋,看着各家的摊位的番茄都很红艳,便走到平时经常光顾的一家,随意取几个放入袋子,因为看着都挺好,无需挑选。

回家后,急匆匆开始忙着做饭。当我把红艳的番茄切开第一刀,已经意识到,它非“自然熟”。表面看起来光鲜艳丽,内里确是“红里透着绿”,我不得不承认它的“光鲜”是人为因素,是由外力强加的结果。

这样的蔬菜,我们吃了是不是健康的?脑中一连串的问号不停地弹跳,我寻找答案。可是这反而牵引起我对孩子教育的思考。当下,我们对孩子所进行的教育,所灌输的知识不正像“红里透着绿”的番茄吗!?看似熟透的孩子,实则内心还是嫩绿的小芽。

你家孩子都在上什么课?这是我们作为家长之间交流的首要话题。一次开完家长会,和其他妈妈聊了下,觉得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都很好,老师也尽心。但是我们的时间,确切点应该是孩子的时间跟不上。没有时间,没有任何空余的时间,当学校提出了一些要求就有可能完成不了。

就书面作业而言,单纯学校老师布置的,还算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孩子没有额外的兴趣辅导,完成这些不是问题。而且也能余有时间做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哪怕是单纯的散散步走一走都可以。

可事实不是,学校的作业必须完成。还有家长给孩子加的砝码。教育是一个家庭的一大支出。现在哪个孩子不至少掌握一门乐器,既然有学,那么每天就得练习。若不练,家长不但把钱交出去了,本领孩子还没学到手,这是家长肯定都不想看到的。所以,这个砝码就是必须得练习。

正常练习,除过初学者,孩子尚小时间短外,但凡稍微大点的时间就得加长。就自家孩子而言,正常一个小时练琴时间。有时心想一个小时作业之前能完成一半了。但是没办法,时间就那么多,该学的还必须一样不能落下。

现在的乐器已不是以前的特长,显然是一个常识,很普遍的事情还有特别之处吗?当然,现在的孩子也是有福气的,我读书时直到师范才见到钢琴,掌握有限的乐理。现在,我的孩子在音乐方面已远远超过于我。有时候为鼓励,也会说,你来教教妈妈。

作为父母,让孩子多学些东西必然是想以后自己孩子有长于他人之处,可是我们必须限制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不能人学我学,别人家孩子上什么课,我家孩子也必须跟上。理智选择孩子的课外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如果事事都一样,那才真没有可比性了。

作为父母,做好孩子的向导。

我一直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指南针,在她需要我帮她指示方向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个人的个性发展,只有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因为他们是接触孩子最多的。

其次一定要和孩子的老师做好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不单单是学习,还有和同学的相处。当然,老师的话要听,但又不能全听。因为在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时时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可能自己孩子随意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引起老师的注意,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受到批评,老师若向家长反映孩子情况,有些话家长就需要捡着听。回家好好和孩子聊一聊在校的情况,和孩子聊天就是聊天,不要把把天聊成质问,一旦引起的孩子反感,有些话他们就不想和父母说了。

只有完全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只有对方把心门打开,你才能走进去,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内心的独白。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谈话也是需要技巧的。

孩子其实就是那个被强行催熟的番茄,看似什么都懂,但他们心里还泛着绿芽。

就像近来遇到的些“问题”学生,看似问题在孩子,实则是家长,学校,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所致。处理学生事件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单纯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必然是找不到出口的。

家庭,学校,社会,大众传媒,这都是孩子转变的催熟剂,最后孩子的颜色鲜艳,心里却仍是嫩芽,我们呼吁蓝天,我们更应该呼吁自然生长规律,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历程,不要给孩子加太多的砝码。

有句话我们从小就听到“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提倡优生优育,从开始孕育一个新生命之处就开始做准备。从身体各项的检查到胎教,这是“人之初,就要学”的节奏啊。

请还孩子一个自然规律,就像小草一样,虽然小,不也照样铺绿了大地。不见得每个孩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作用不同,发展不同,但是它们又都有各自的作用,孩子亦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番茄里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