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牛人的差距不只是金钱

01

我在很久之前读过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带儿子来河边玩耍,父子俩看见一块大石头。父亲对儿子说,从现在开始,我给你固定的时间,要你把石头移动到十米之外,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借助任何外力,只要成功移动了石头就算你赢。

男孩用了好几种方法,用绳子拉、用脚向前顶、拿木棍充当杠杆......但都没有成功。

最后那位父亲对男孩说,你用了几种方法,但都没能成功,这并不能说明你不聪明,而是你的思维模式还不够开放。你看,我就站在你旁边,你为什么不寻求我的帮助呢?

读完后你是不是觉得,我怎么也没想到呢?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遇到相同困境时,为什么有些人能轻而易举地打破,而有些人却如同陷入沼泽,任他如何挣扎也无法脱离掉。

自媒体大V咪蒙曾在文章中写道:智商决定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你的上限。

而我想说,思维模式将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疫情蔓延的这些天里,除一些特殊岗位外,大部分人都是宅在家里。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一些网友在微博上“欢呼”:终于实现了在家躺着刷手机,有吃有喝还不用上班的日子。

但就在我们躺在床上刷微博,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时,有那么一些人已经读完了十几本书,码了几万字,看了几十节口语课......

这便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换句话说,就是给你一天空闲时间,你想到的活动只能是玩手机、看电影、睡觉、吃饭。而给那些牛人一天时间,他们可以做一场知乎Live、学一套健身瑜伽、温习一本读书笔记、去射击馆体验射击......

这和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提到的“心智模式”大体相同。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放在这里,那些思维模式开阔的人,有着更大的眼界和格局,所以看世界的角度也别具一格,而这样的积极效果会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成长中形成良性循环。

不是思维模式让你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而是它能让你摆脱条框的束缚,开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在那个新新世界中,你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02

这世上永远有一些人用你想象不到的方式生活着。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随笔集作者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习绘画,80岁在纽约举办个人作品展览,而后获得了很多奖项,有六幅作品是她100岁以后完成的。

在她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里,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她76岁之前,她同大多数美国乡村的农场妇女没什么两样,日日在农场耕作,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生活。

所以,突破思维模式框架的束缚,也许只在那么一瞬间。

很久之前在网易云看到这样一段热评:十八岁你该读大学了,二十五岁你得结婚了,三十岁你得生孩子了,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难道我八十岁的时候就该死了吗?没有这个年龄该做的事,只有这个年龄想做的事,任何人都该拥有自己的模样。

看完后深感认同。

那些不被年龄束缚的人,有着开阔的思维模式,他们能真正做到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写到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03

那么,如何摆脱思维定式,真正意义上做到“思维开阔”呢?

答案是多读书、多旅行、多经历。

如那句话所说,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多读书可以多了解甚至参与很多人的人生。

《权力的游戏》作者乔治马丁曾写到: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从读书中,学到书中主人公遇到困境的解决方式和生活模式。

而多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了解外面的世界之大,才能体会自己的渺小,从而踏实学习。

见识的多了,思维自然开阔,你明白这世上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对与错只是相对的;你明白鲁迅先生口中的“从来如此,便对么”真正的含义;你明白了单线思维和全面思维巨大的差距。最重要的,是你拥有了终身学习的信念,这比任何东西都宝贵。

因此,多学习、多成长、多经历,才能渐渐消除与那些牛人“真正的差距”。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与牛人的差距不只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