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ChainOfResponsibility Pattern)

哈哈哈~
面包终于不是馒头味啦!!!!

设计模式中有六大原则和二十三设计模式。
其中六大原则分别为: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迪米特原则。
二十三设计模式:单例模式、Builder 模式、原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状态模式、责任链模式、解释器模式、命令模式、观察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迭代器模式、模版方法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模式、代理模式、组合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模式、享元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

责任链模式,也叫做职责链模式。就像上下级关系一样,例如:在公司中要报费用,首先需要自己填表发起申请,然后项目经理审批,之后是部门经理审批,再最后财务才会把钱给你。
什么是链,首尾多个节点想连接构成链,而且链具有很好的灵活性。比如:很多公司,报销费用,可以直接越过项目经理直接到部门经理。
当然对于每个节点,也就是每个环节,都是由不同的逻辑处理的,开始都是由链首开始,链尾结束。
在我们实际开发中,见过很多责任链模式,比如Spring 中的拦截器、Android中的有序广播等。

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使用场景

  • 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但具体由哪个对象处理则在运行时动态决定
  • 在请求处理者不明确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 需要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优缺点

优点

  • 降低耦合度,将发起者和接收者分割开
  • 简化对象,使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结构
  • 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允许动态新增或者删除责任链
  • 良好的扩展性,使增加新的处理类方便

缺点

  • 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 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 调试不方便
  • 可能造成循环调用
  • 代码量会比较大

UML 图

责任链模式.png
  • Handler:抽象处理者角色,声明一个请求处理的方法,并在其中保持一个对下一个处理节点Handler 对象的引用
  •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角色,对请求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处理则将该请求转发给下一个节点对象

代码实现

  • 抽象处理者角色
/**
 * 抽象处理者角色
 */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ublic static String TYPE_1 = "HANDLER_1";
    public static String TYPE_2 = "HANDLER_2";
    public static String TYPE_3 = "HANDLER_3";

    // 下一节点对象
    protected 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Handler getNextHandler() {
        return nextHandler;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nextHandler) {
        this.nextHandler = nextHandler;
    }

    /**
     * 处理方法
     * @param condition 处理条件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Request(Object condition);
}
  • 具体处理者角色
/**
 * 具体处理者角色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
     * 具体处理方法
     * @param condition 处理条件
     */
    public void handlerRequest(Object condition) {
        String type = (String) condition;
        if (TYPE_1.equals(type)){
            System.out.println("handlerRequest : ConcreteHandler1");
        }else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1: next");
            nextHandler.handlerRequest(condition);
        }
    }
}
  • 执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ConcreteHandler3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handler1.nextHandler = handler2;
        handler2.nextHandler = handler3;
        handler3.nextHandler = handler1;
        handler1.handlerRequest(Handler.TYPE_3);
    }
  • 结果
ConcreteHandler1: next
ConcreteHandler2: next
handlerRequest : ConcreteHandler3

总结

责任链模式,很适合IF嵌套、switch 嵌套等条件嵌套中使用,可以很好的进行代码解耦,提高代码灵活性;当然对于过度使用它,也会对系统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DEMO

参考:《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ChainOfResponsibility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