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免费上学,中国孩子狂交补课费,受教育是桩赔本的买卖?

美国印第安纳州,西拉菲特的傍晚气候宜人。一辆2006年款丰田亚洲龙里,走出一个头戴黑色棒球帽的人,上面印有“degree in 3”(3年获得学位)字样:代表着普渡大学的新规划,让学生可以节省一年大学时间。

离普渡大学锅炉工队的首场主场橄榄球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现年68岁的丹尼尔斯大步走向一个零食摊。他正是普渡大学校长,曾担任美国印第安纳州州长。

自2011年以来,美国10大院校的求学成本平均上涨了16%,丹尼尔斯的普渡大学却反其道而行,压低了求学成本。这一举措虽引得不少同行非议,却深受家长们和学生们的爱戴。

2017年3月弗蒙特州提出《大学普惠法案》,如今再次被端上台面。一旦该提案通过,所有年收入低于12.5万美元(约合60万人民币)的家庭,其子女在就读公立四年制学院和大学时均可免交学费和杂费。此外,所有人都将能免费上社区学院。

“省钱,省时,省力,真有这么好的买卖?”,先别忙着羡慕。

教育“过度”,小心赔本!

近年来,美帝政府在教育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调动上多有动作。有人认为美帝在经济困难时期要先对教育开刀放水,也有言论暗示了当下美国教育体系提供的人才价值产出,并没有与学生付出的综合成本相平衡。

免费的未必就是好的,免费的还有可能是最贵的。美国民主党的理论家曾经指出过,“几乎有80%的中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具备接受大学教育的智力,却永远也上不了大学。” 其中,一部份高中生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条件直接工作;一部分家庭不愿将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消耗在教育上;最多的,还是学生们抱怨自己在学校所学课程没有价值,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对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看来,是无谓的竞争直接导致过度教育和学历贬值了。

好了,让我们把视线收回国内。

中国政府对人才的渴求与大国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与日俱增。学生们的经济负担主要来源于应试体制相关的课外补习,以及毕业后为强化竞争而产生“二次学习”的支出。

显然,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与回报比是极低的。14%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失业问题;92%的家庭自费留学;77%的海归对自己的工资感到不满;20%学生表示自身学历在找工作时没有任何帮助;70%学生认为学校知识在工作中用不到。

这样不免追溯到一个任何教育系统都会面临的根本问题:它的行政领导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人才?

在19世纪这个答案是国家的优秀公民,在20世纪答案则是在具有稳定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社会中做一名成功人士。在21世纪,数百万公民似乎过着低于他们的潜能的生活。

举个例子,一个在美国名校生毕业生回国要与国内同届本科毕业生竞争。比起海外硕士生,国内企业更愿意招聘211本科毕业生,一是因为年轻“听话”,二是因为基本知识“够用”。高端技术人群所具备的“新思想”,“新视野”,“新见解”在国内就业环境中优势全无,知识并不能转化成收入。

社会职业体系就好比一个正金字塔,研究生学历的知识已经近乎达到顶端1/3,但是大部份社会提供的工作所只在金字塔底部1/3和中段1/3,即我们所说的基层工作。同理,不少北清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做科研,而是做起小学老师,也是因为社会提供这样的岗位,领导需要大批教师人才。

人是其所受教育的产物

你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反之,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你曾接受过的教育。如果你是一名会计,数学曾是你必不可少的课程;如果你计划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教授中文,那么小学语文也要好好学。至于你发现工作后似乎并不记得多少西班牙语或者微积分,这也很正常,因为哈佛的学生也未必个个对蜘蛛毒素的化学分子式或者伯罗奔尼撒战争感兴趣。

我们很容易过度地关注“素质教育”以至于忽略了更多真正能塑造出一个“卓越”个体的教育。例如,对于企业家来说,坚定勇敢的人格品质,生活常识,社交技能,是不是教育?与素质教育教出来的学生相反,企业家创造工作岗位给名牌学历的持有者,为他们建立希望与生活梦想。微软的比尔盖茨、Temblr的卡普、Dropbox的费尔多西,这些身价过亿的辍学家们仅凭借最初1/3的教育达到了金字塔顶端。让孩子从小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只关注考试成绩的孩子必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神王名叫克洛诺斯,他的妻子瑞亚每生出一个孩子,克洛诺斯就会把孩子残忍地吃掉。从某种程度上来批判,现代教育就像农神克洛诺斯,令人变得贪得无厌。

在混乱的教育体系下,一个家庭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将自己的孩子献上(牺牲)给克洛诺斯(现代教育)。他可以消费孩子,任其迷失于补课成瘾的学习机制,可以剥削孩子们体面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毕业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甚至可以放任对孩子的精神摧残,任其沉溺于自卑或骄傲的虚名,以及吞食孩子的身体,让他体力透支。

我们并不否认,新时代机器人逼着人类大脑以更高速度运转,其中要加载的知识内容也越来越多。教育本身并没有问题,“过度”的知识储备也是大势所趋,只是度量的标尺尚在何处仍不为人所知。

正视投资回报,多级教育阶梯是通往自由的大道

曾经人们希望接受更多教育的愿望已经实现,却不料科技发展之迅速已经远远超出我们预期。机器人的到来也逼着我们人类升级大脑处理系统,时时刷新知识内存。在一个日益失序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迎来了教育机会的平等,同时也失去教育品质的均衡。

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贷款,网络授课,等等,让所有的孩子,不论其社会或职业地位如何,都能在同样的高中上学,或者学习同样的课程。小城市里尤为如此,一个孩子可以凭借教育脱离自身进入不同阶层。同样,教育也预支了孩子享受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时间。

正因为预支的是原本可以享受生活的时间,还有父母一辈辛苦的劳动所得,学业投资回报对每个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学生试图以接受教育的方式建立自我认同感,以达到在社会中立足的目的。然而,现代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大转变,相较几十年前人情味也少了许多。

按照马斯洛理论金字塔,我们不妨设想一个学生毕业后面临的职业技能(安全保障)需求、社交技能(爱和归属)需求、自我实现(尊重和超越)这三重挑战。那么相应的,教育体系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级教育阶梯,同时与社会的行业人才需求量保持一致。

此外,想要改变过度教育的现状,家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父母基于对自身生活的不满,开始为孩子未来能否获得更好的生活而挣扎。也有很多生活愉快的成功阶层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保持这份舒适感,甚至更上一层楼。

这就造成全民都在强调并且争抢教育机会,为了给子女们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活而作出牺牲。不同的是,后者的牺牲相对于他们所持有的资产可谓微乎其微,前者为子女教育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超家庭自身的承担力。

所以我们观察同一个“教育套餐”,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能就是“教育过度”,换一部分人可能就变成了“教育不足”。至于教育这件事究竟是不是桩赔本的买卖,还要看这生意由谁来做,以及如何做了。

结语

今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岁。不少朋友纷纷表示感慨:时间永留简史,世上再无霍金。恰巧,霍金诞生于伽利略的忌日,而且这位被誉为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理论物理学家逝世的日子,也是爱因斯坦的诞辰,三位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又一次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内。

霍金在宇宙论和黑洞的研究上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他乐观积极的精神也将在未来持续鼓舞全世界人民。

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孩子免费上学,中国孩子狂交补课费,受教育是桩赔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