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之为什么焦虑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英】阿兰·德波顿

从当前来看,我们对自己身份的焦虑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为什么呢?《身份的焦虑》作者阿兰·德波顿从五个方面来解读了我们焦虑的原因。这本书大开大合,涉及到诸多领域,旁征博引,阅读起来十分有意味,字里行间能品位到历史的厚重、哲学的释然以及艺术的多彩和文字的犀利。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身份的界定,第二部分讲焦虑的原因,第三部分讲解决办法。相信读完此书,当你在无数人身上都看到自己的影子时,能或多或少降低我们对身份的焦虑和执着吧。

那身份到底是什么,作者是这样界定的。
身份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源出于拉丁语statum(拉丁语stare的过去分词形式,意思是站立),即地位。狭义上指个人在团体中法定或职业的地位(如已婚、中尉等)。而广义上——指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

那我们为什么会对身份有焦虑呢?有如下一些解释。

1、心理动机
我们渴求身份不仅仅是为了物质享受,更多的是为了爱。这里的爱是世界的爱,他人的爱,不同于两性之间的爱。也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以及对其存在的关注。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
我们是社会动物,正如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中写道:“如果可行,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如此: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游,却又视之如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当他出现时,其他的人甚至都不愿稍稍侧身示意;当他讲话时,无人回应,也无人在意他的任何举止。如果我们周围每一个人见到我们时都视若无睹,根本就忽略我们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们心里就会充满愤怒,我们就能感觉到一种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相对于这种折磨,残酷的体罚将变成一种解脱。”
从根本上说,我们渴求身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是存在有价值的。

2、社会因素
1)势利社会
我们想证明自己是值得爱就必须有相应的身份认同。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势利社会,所谓势利指的是带有过分社会和文化偏见,其最明显的特征其实并非是简单的社会歧视,而是在社会地位和人的价值之间完全画上等号
所以,哪怕有所罗门的智慧,有奥德赛的足智多谋,然而,只要我们不具备一种社会认可的身份和地位,我们所有这些优点都形同虚有,势利者只会漠视我们的存在。
那为什么会产生势利呢?因为我们害怕,因为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单凭个体的力量很难挣脱势利的桎梏,因为势利的病征是群体性的。年轻一代开始也许会对势利反感,但这还不足以将人类从势利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因为这很可能使他们渴望博得那些轻看他们的上层阶级的好感,因而也变得势利起来。
2)过度期望
虽然物质的发达,让我们能拥有极大地丰富感,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有一种挥之不去且愈显强烈的“一无所有”的感觉,以及对这种感觉的恐惧!
是因为我们从来就不会孤立地形成我们对事物(如财富和社会尊重)的相应期待,我们的判断必然有一个参照群体——那些我们认为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只有同他们比较,我们才能确定我们合适的期待视野。
如果我们的比照群体比我们更加优越,更有成就,我们感到自己原本应该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焦虑,甚至愤恨会接踵而来。

我们在意物质,是因为物质背后带来的大量情感的反馈。
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长期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才是正常;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才算明智。但是从18、19世纪政治和消费生产的巨大进步以来,我们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人人生而平等,且每个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我们忘了,历来只有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获得大量的财富。
3)精英社会
更严重的是,我们现在是所谓的精英社会。所谓精英社会的本质是认为社会等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那些杰出的人一定会迈向顶层,而那些懒汉们也注定要终身在贫困线上挣扎。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已经完全认同了这种思想,认为社会身份完全取决于个人成就——主要指经济方面的成就,你的身份地位就是你能力的象征。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确定性社会,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足,改变自己原来的身份地位。在一个身份地位越容易改变的社会里,身份焦虑就越容易产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份的焦虑》之为什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