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加缪 读后感(第一遍)

看完以后想挖掘一些深处的东西,一边思考一边翻阅书评,没有找到”点醒我“的书评,这让我有些愤怒,所以有了以下,以后也许还会有第二遍第三遍......

前大部分,叙述了一个庸人的平淡生活,故事也比较平淡,但精妙的是作者的刻画,语言丝毫不做作、累赘,使我可以直观感受到默尔索这个局外人的形象,他能察觉到每个人的反应,却总是游离于常规情绪、氛围之外。也是通过这些语言,可以发现,作者能做到客观、冷静、理性地去陈述自己的感受,并将这些切实地感受融入了人物中。他以真实的提问示人,而不是用虚假的想象去感化人。综上两点,已经超过了多数只会使用文字表象的人。

转折点,枪声,代表着默尔索平静生活的终结。已经有了前半部分的前因,作者没有赘述,这种轻描淡写,也体现在了默尔索身上。但法庭上站在他对立面的人,却时刻提醒着我,他已经没办法置身事外了。有意思的是,人们或指证,或辩论,参与着默尔索的案子,唯独当事人,默尔索,被排斥在外,几乎没什么位置去为自己行动,成了一个当事的局外人,而我却没办法继续游离了,因为我为他对立面那些人的言论感到愤怒,他们不尊重人的多样性,脱离了案件本身,以社会常规和通俗感情强加逻辑,既尊重事件本身也不尊重当事人更不尊重人性,而根源只是他们寄托在社会中的常规和情感,从人性出发赋予社会意义,而又由此出发而否定人性,感受不到人性的痛感而成为了意义的奴隶,还有比在无知中自砸招牌更嘲讽的行为吗?

全书在最后几页发生了相对而言的爆发,在一连串具象的哲学提问后,生活在惯于寄托人生意义的人群中的那个局外人,彻底将那个违反生命惯性、没有意义的自己暴露在了本身也没有意义的社会中。我们都知道,他会顺利赴死,顺利地被他想象中的断头机割下习惯于衔接在他颈部的脑袋,而原因只是所有人都会死,无论你活得习不习惯,这也是一种习惯。

很多人说,在默尔索身上看到了一部分自己,但实际上,迟钝、迷惘和敏感、清晰是不同的,默尔索清楚周遭人的反应和环境的氛围,但他始终疏离,感受不到那些情绪源头,自然而然地游离于其外,而某一部分的局外人,可能只是对事件不敏感,为无法参与而迷惑,这时候需要的是解除迷惑,在不违背自在本性的基础上找到方法去驱动自己。

另外,从荒诞——反抗的哲学体系来评论的观点也很多,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仍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与作者一致,“我借故事简单阐述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你们觉得惊奇,那就惊奇吧。”

最后,为了作为社会的社会,和作为人的我,我想再次明确作者的观点之一,社会没有意义,因此我也不会觉得社会荒诞。

你可能感兴趣的:(《局外人》加缪 读后感(第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