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记忆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春耕节。虽然传统的农耕时代已经过去,但做蝎豆、棋子豆、爆米花等传统习俗却一直沿袭至今。

      每年二月二前夕,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炒豆和爆米花,我总会忍不住买些,即使再也吃不到那带着独特故乡印记的味道,在细细品味中,任思绪泛舟而上,却仿佛又回到了久远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二月二对孩子们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蝎豆、爆米花、棋子豆,都算得上孩子们舌尖上的美味。

      一般炒豆子、爆米花都选在晚上,往往是几家的女人们提前约好时间,集中到一家去炒。白天她们忙完活计,就早早拿出提起泡好晾干的黄豆,从口袋里倒出黄橙橙的大玉米,再到柴垛里折几棵带根的秫秸,敲打干净,去掉碎须,准备好干净的细沙,开炒前的准备就基本完成了。我家住在黄河岸边,从黄河水中沉淀出的细沙,是当地独有的资源,也是炒豆和爆米花必不可少的材料,它的作用就如同现在炒栗子用的砾石,不仅能够避免糊锅,还能大大提高玉米的爆花率。

      吃完晚饭,炉膛里点上火,锅里倒上干净的细沙,用秫秸转动着让沙土均匀受热,用手摸着沙子开始变的烫手后,便挖一勺玉米倒进去,加快搅拌的速度。黄色的玉米粒很快就开始在沙子里膨胀变形,在噼里啪啦的炸裂声中,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钻了出来,迸溅着敲打在锅的四周,间或有零星几个甚至跳过锅台,立刻就被守在灶边的孩子抢起来放进了嘴里。等到噼啪声小了,锅里就挤满了白生生的爆米花。女人们用笊篱捞起米花,摇晃着筛出细沙,刚倒进簸箕,围观的孩子就已经按捺不住,也不顾烫手,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塞,边嚼边嘶嘶的吹着嘴里的热气,仿佛吃着天下最好的美味。那热热的、略带着沙土芬芳的爆米花,也成为我味蕾深处难以忘却的味道。

        由于黄豆熟的慢,因此爆米花往往是前奏。几锅玉米炒完,锅里沙土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再开始倒进黄豆翻炒。炒的过程,搅拌是一个辛苦活,要不断翻动一大锅沙土,也是对臂力和耐力的考验。女人们轮番上阵,边干边聊,孩子们聚在一旁,边吃边玩,直到各家端来的豆子和玉米见了底,装炒货的口袋都变得鼓鼓囊囊,一晚上的忙碌才拉下帷幕。

      棋子豆虽然做起来简单,但每家做出的味道却各不相同,除了配料比例不同,和每个人的手艺也有关系。面粉里放上油,打上鸡蛋,再倒上白糖,不掺一滴水活成硬硬的面团,揉好后用擀面杖擀成饼。擀好的饼放在锅里烙的两面微微泛黄,再放到面板上切成菱形小方块,继续放回锅里用小火烙到酥脆,好吃的棋子豆就做好了。棋子豆因为不掺水,保存时间长,能管住嘴的孩子,省着可以吃到三月份。

      除了吃之外,二月二当天,村里还有打龙墩的习俗。从水缸里舀些水,再从灶台里挖一锨草灰,用一根粗点的木棍,边用水沾着草灰在地上打墩,边描摹出龙的形象。从屋里打到院子,细长的龙身有了,再多转几圈打出龙头,龙头前画出一级级的梯子,表示请龙上天,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是耕种的时节,是万物复苏迎来生机勃发的时节。它拉开了春的序幕,在欢庆和忙碌中,人们撒播着希望和祈盼,在岁月长河中,描绘出一幅幅难忘的生活画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以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