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中新课标出台丨青少年编程教育编入必修课!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相关情况。这一“新课标”的出台又让广大家长们再次沸腾了。

要问“新课标”有什么大动向,最明显的应该是对素质教育的再一次强调。此次公布的“新课标”中,除了对于体育与健康、物理两学科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外,在艺术(音乐和美术)、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发展选择空间。其中更有具体政策明确表示:对于在艺术、技术上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这两个学科方向上学习更多的“可选择必修课程”。

在以往家长的观念中,信息技术之类的属于“兴趣课”,通常是在课后兴趣小组里才出现的科目。但如今却能在必修学分中占据一席之地,不能不说是教育部针对编程教育释放的又一次重要信号。

近半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都指向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先有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包含信息技术在内的综合实践课将设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后有浙江省将Python列入高考考纲,现在又来了信息量爆棚的“新课标”,着实让人应接不暇。

相比于 2003 年版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大幅度减少了对于基本软件使用的要求,而大幅度提升了在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2018 年 9 月启用的新教材中,Word、Flash、Front Page、Access 等软件或将退出信息技术教科书舞台,随之用于替代的将可能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价值的 Python、Numpy、Matplotlib 等新技术、新内容。

而在这一波教育改革中,最忙乱的莫过于家长们了。原先的爱好变成了刚需,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孩子们的课业安排。原本在周末只读语、数、外的,现在更多父母会倾向于选择少儿编程方向的课程。

虽然教育风向的转变会让部分家长和孩子一时难以适应,但所有的变革都不是为了给学生添麻烦,而是为了能将孩子培养成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等这一代孩子长大后,他们将生活在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社会中,从小培养他们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编程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当今世界是一个计算机科学及网络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科技设备和应用APP给我们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编程成为核心能力,计算机编程从娃娃抓起,不只是对孩子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不断地将我们的世界数字化,各行各业更不可缺少地跟计算机程序相关联。要在当前时代中竞争与发展,更不可缺少编程思维。

在美国,儿童编程已经成为孩子继阅读、写作、算术这三项基本能力外所需要掌握的第四项必备技能。其实在欧美许多国家,都认可编程已经是这个时代必备的素养,就像看书识字一样重要,所以学校从小就开始培养儿童的编程思维。

在全球范围内儿童编程教育已经是一个主流,16 个欧美国家已将编程纳入了公立学校的日常课程。邻国日本,从2012年前就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编程教育。2014年英国最新的教育大纲规定编程为5-16岁学生的必修课。2017年,新加坡的中小学生将多一门编程的考试科目。而编程教育在不远的将来也将在国内普及。

浙江省2017年的新高考方案已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高考科目,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省份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

编程技能在发达国家已经被认为不再是信息产业的需求,而是未来所有产业的需求。从教育方面来看,少儿编程将是与阅读、数学、社交等一样成为基础技能。数字化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编程必定会成为社会生存的一项基础技能。有想法在大学前学习交流一下编程知识的可以加群941636044一起交流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部高中新课标出台丨青少年编程教育编入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