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王铎、张瑞图、傅山等人,扛起了明代书法发展大旗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 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 从帖之大成。

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 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一、八法散圣字林侠客——明代书法家徐文长

徐渭是明中后期以倡导个性而着称于世的全才艺术家,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文人艺术家之一,在文学、绘画、书法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戏剧,在 明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大写意花鸟,开写意花鸟新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对他推崇备至,曾刻“青藤门下走狗”一印,足见其崇仰之情。近 代国画巨匠吴昌硕、齐白石对他也十分倾仰。如齐白石曾在诗稿中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求为诸君磨墨理 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二、丰采仙姿出尘俗——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

董其昌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长期在朝廷身居要职,在中晚明党争斗惨烈的政治环境下,作为官员,他见风驶舵,玲珑八面,显得十分世故,不是 一个值得称道的知识精英。但他有效利用了政治影响,推广自己的艺术理念。在书画理论和创作上,倡导追求“淡”、“雅”、“荒寒”的境界,满足当时知识群体 的特殊精神需求,有独到建树。对晚明乃至整个中国以后的书画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身在江湖亦奈何——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

说起张瑞图,不熟悉书法史的人可能感觉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书法史上遭受“冷处理”。原因是,在历史上,他有一段不太光彩的经历,就 是和晚明大宦官魏忠贤有牵连。崇祯皇帝清算“阉党”,他也被“钦定逆案”罢官削爵归里。中国书法历来“书”、“德”并重。有了这样的人格斑瑕,人们自然要 对他“另眼相看”。诚然,作为一个知识精英,任何时候不能放弃责任、道义。“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先贤的胸怀和教诲,也是千万年来作为中国历史 “脊梁”的知识精英的精神追求。然而生命的踬跌,吸取教训固然重要,我们也大可不必固此而讳言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无论如何,他用他独特的笔墨和心智,凿开 了书法形式、语言的一片新天地。

四、风云入怀天借力——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

晚明的社会民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丛结。恰恰是在这时,书坛英雄辈起。如果生活在汉唐盛世时代也许他们一生风平浪静,以一个艺术家 的身份在历史上足以光焰万丈。然而时势不然。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而起,清兵大军压境。吴三桂、陈圆圆、剃发令、屠城令……瞬间天崩地裂,使文弱的书生也许 一夜间立即必须做出一生选择。有的人慷慨赴节,成为万世讴歌忠义烈士;有的人不忍丢弃身家和荣华富贵,于是无可避免地历史又出现了一批灰头土脸的人。明末 清初大书法家王铎,不幸赶上了这一时轮。他在明朝廷任要职,后降清。在《清史列传》里,就列入了缙绅引以为耻的《贰臣传》。这使他承古开新、大气磅礴、本 已在历史的制高点超然独步的书法,因此而遭受历史蒙尘。

五、脱得俗情便入圣域——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

十七世纪的中国书坛,傅山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彼时正值明清两代之交,天下大乱,王朝嬗替的风风雨雨,酿造出万千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凸显温文人性的 无穷变相。傅山生当其时,历经战乱的凄风苦雨和惊涛骇浪,细数起来,他算得上是一个顶得起、立得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男子汉。无论是他的团团锦 绣、气势雄放的书法,还是他那颇引争议的“四宁”、“四毋”理论,抑或是他狱中绝食、晚年坚拒朝廷征辟的豪侠故事,信手拈来,都是足令史章盎然生色的美 谈。

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其代表书家有:徐文长、董其昌、张瑞图、王铎、傅山。

当然,这里面还有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宋克等,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人都在明代书法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宝贵的足迹,也为明代书法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扛起了整个社会书法发展的大旗。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其昌、王铎、张瑞图、傅山等人,扛起了明代书法发展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