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大暴雨发呆

前几天气象部门发布了红色暴雨警报:5月10日至13日有暴雨到大暴雨。广州市及时采取多种防灾措施,通知学校停课,客运站暂停运营,地铁必要时停止运营,并在各大地铁站准备了一元钱雨衣供市民使用等。

然而时至12日,广州的天空大多并没有降下暴雨,只有小雨到中雨。于是有些人叫喊着要投诉市政府,要其对采取预防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责任,有人甚至直接打电话到12345发脾气。此情此景,实在让人叹息。

科学的社会管理必须包含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预防机制,以最大限度保障公众人身财产安全。但所有的预防方案都具有以防万一、防患于未然的性质。至于自然灾害到时候会不会真来、来的规模有多大、破坏力有多烈,有很多东西不是人类完全能够预测掌控的。这是客观现实。

气象学是一门科学。但它并不是无所不知,也不能做到预报100%准确。因为自然无穷大,而科学有局限。就像现代医学不能治好所有的病一样。一个理性的会思考的人,不应该对此过于苛求。

去年郑州大暴雨造成的灾难,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防灾措施没有及时启动。广州面对大暴雨的预警,及时启动防范措施,是具备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至于大暴雨最终没有降落在中心城区,那是老天爷的事儿。广州做了人该做的事儿。事实上,周边确实普降暴雨,汛情紧急。谁能保证中心城区每次都这么侥幸?

战争年代,敌机要来轰炸,防空警报会拉响,人员会疏散到防空洞和隐蔽处。你不能因为自己没躲起来却侥幸没被炸死,就反对这一套预防反应机制。预防机制的作用就是避开危险,最大限度提高安全概率。

这两天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其中提到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的一段话:“制定这样的法律,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参加公众生活必须具备驾驭铅字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高深的文化程度,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公民是不可能的。”

没有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并由此形成社会公众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市民难以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公民社会也很难真正形成。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这次的广州大暴雨没有如期而至,网上有不少调侃的段子,体现了现代人类特有的娱乐精神和幽默气质,对于缓解情绪压力,增添生活情趣,大有裨益。毕竟停学停运多多少少都会对一些人生活产生影响,自娱自乐一下也是一种有益的释放。

但在一个电视网络日益主导文化世界,印刷机日渐势微,文字阅读日益边缘化的时代,“娱乐至死”日益成为一种突出现象,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思考在无形中被弱化。保持足够的逻辑理解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既显得非常必要又弥足珍贵。

活在现代社会中,要娱乐又要理性,在娱乐中不忘理性,在理性中保持娱乐,难度是有的。没有经过18、19世纪的印刷机时代阅读洗礼和文化浸泡,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能指望的。社会的进化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该来的会来,该去的会去,急不得。有空,尽可能多读点书,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于社会也是一种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着大暴雨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