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抛开所有的限制因素,接下来的15-20年生涯会是怎样?

看到这个标题,如果抛开限制,你的15-20年生涯如何规划?我就特别想写,因为抛开所有的限制因素,我可以好好地做下白日梦。未来15年的生涯规划,我想起了之前一位我很钦佩的教练分享的人生四个维度:人生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深度。参照这四个维度来制订自己的规划。

人生的长度:

我们退休后的生活会越来越长,我们安排日后的职业生涯时,尽量看长远,需要考虑到退休后,能够给自己带来现金流的能力。

在《百岁人生》一书中,作者英国作家琳达.格拉顿,安德鲁.斯科特研究表明我们的寿命在逐步拉长,在过去的两百年中,每隔10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两岁。

作者研究的结论,如果你今年20岁,有50%概率活过100岁,40岁,有50%的概率要活过95岁。

由此会衍生出很多问题,例如经济收入,转型的问题。

在退休后,我们有退休金,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坐吃山空,如果不做准备,大概率事件会坐吃山空,入不敷出。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之前掌握的技术,在自己退休后很可能已过时或者淘汰,我们可能在退休后,要重新转型,去向年轻人学习,增加一些新的技能。

人生的宽度

未来的生涯规划,不仅考虑到工作的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身体的照顾,时间就是生命,有些工作可能钱赚的多,但承担的压力很大,生活质量很低,不如看工作的综合性价比。

有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资深校长,管理三个学校,他年薪税后百万,罹患重疾动了一次大手术,幸好发现得早,手术很成功,但他此后遵照医嘱每天10点休息,而且对于诸多培训机构抛来的年薪百万的橄榄枝都婉拒了。因为那些机构都需要他达成招生的指标,会给他带来很大压力,每天工作到晚上9点是常态。

现在他找了份保险销售的工作,由于之前他帮助了很多人,而且有罹患重疾的亲身经历,很快收入不菲,而且时间自由,一天安排基本上是,大半天拜访客户或者学习业务,下午4点去接孩子。

这个例子不是说,建议大家辞去高薪去卖保险,前校长的案例仅仅是个例,他的转型成功有他自己的积累和偶然性,很难复制。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是如此,职业生涯需要考虑多个方面,薪水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且年纪越大,这个比重可能越低。因为人到中年后,身体在走下坡路,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的稳定性,压力状况的比重会越来越上升。

在《百岁人生》一书中,作者提出一个趋势,我们现在注重的很多有形资产会让位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包括:

生产资产:如技能,知识,口碑;
活力资产:人际关系,身体精神状态,这些让你保持活力,健康地生活下去;
转型资产: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和多元网络。前者是对自己透彻了解,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和自己的目标,后者是对转型有帮助的弱连接,比如在一个峰会上遇到的投资人,在社群讨论中认识的志趣相投的小伙伴。

人生的高度

即探索自己的人生的意义何在?未来15年的生涯规划需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者寻找使命进行。

在朗读者2018年一期中,董卿采访俞敏洪,俞敏洪谈到自己现在的痛苦在于内心的追求。他问过自己,这辈子如果只让你做一件事情,你想干什么?全力以赴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年轻人的成长与发展。

俞敏洪
俞敏洪

俞敏洪提及自己人生使命是帮助年轻人的成长与发展。

这和他成长经历有关,在朗读者中,俞敏洪说自己高考两次不上,第三次妈妈去找老师给自己补习,那天下着暴雨,她找完老师后步行回家,摔了几跤,一身泥水,回到家变成一个泥人。

俞敏洪说:当时我就知道,我别无选择。

于是他就拼命学习,最后考上北大,到了北京大学,他很自卑,想学习超过他们,结果导致,学习没赶上,身体垮了,吐血,得了肺结核。

整整休学一年,在那一年里,他读了很多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思考。

无独有偶,在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思索过一个问题,人类的整体和个体,应该以怎么样的主观意识、思维方式或者说应该秉持一颗怎样的心,去观察和顺应环境,才能获得自身持续的、良性的成长发展并走向幸福呢?

稻盛和夫在书《心》中回答:

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务朝着更好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的意志。他在书中,指出宇宙观的本质就是利他,构建于宇宙观之上的利他人生观也就自然延展了。

人生的深度

指生涯的规划需要塑造自己的内在:
身体,头脑,情绪和精神。

未来的规划需要让自己在身体,头脑,情绪和精神能够比昨天有进步。

*身体:
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可持续发展,延缓身体的衰老,主动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

*头脑
需要了解更多脑科学方面的理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头脑的潜能。
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就是在考MBA学逻辑的时候,很明显地感觉到头脑更加清晰,敏锐。

*情绪
更能够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有意识地决定自己对待事物的反映。

*精神
可以让自己对人生使命越来越清晰,对人生更加笃定,会基于基本的原则,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做出判断。

基于对人生的四个维度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想通过未来10年的努力,成为一个幸福的,知行合一的个人成长教练。

自己在刚到上海的阶段,走过许多弯路,人生也跌入低谷,如果那时有人可以给我一些指点,那么情况会很不一样。

15年后,我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会很大,需要开始提前准备,趁着现在还有精力,开始去做各种准备,活到老,学到老。

不仅是为了在退休时有额外经济收入,也是为了帮助年轻的自己。

成为一个幸福的,知行合一的个人成长教练。光有善良和热诚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学习和对自己的投资。

近三年的目标是系统地学习教练知识,并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实践,在2024年12月31日前拿到ICF PCC证书;

运用GROW模型来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

Reality:现状:
1.身体一般;
2.家庭负担很重,有两个儿子;
3.工作比较忙,挑战比较大,没有时间学习;

以身体为例,
Option:选项:
身体一般,需要改善睡眠,每天晚上10点上床,每周跑3次,每次跑7公里;

跑步没有时间怎么办?

周三,周五 按时下班。

Will:
对此我有很强的意愿,没有身体,一切成空。已经买好了护膝,减震鞋,今天已经完成了8KM的跑步。

希望通过对自己的辅导,不断地完善,趋近于自己的人生使命:
成为一个幸福的,知行合一的个人成长教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抛开所有的限制因素,接下来的15-20年生涯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