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修:会意字,从攸从彡,攸指从容地,慢慢地。彡的原意是指用羽毛装饰,攸和彡合并表示从容地装饰自己。所以,修的原意就是装饰,修饰、打扮自己。如“不修边幅。”后延伸为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如修习,修道,修德等。
修后来也引申为修理、维修等意。
讲:和解也。形声字,繁体字从言,从冓(gōu),冓亦声。“冓”意为“碰头”、“当面”。“言”指“说话”。“言”与“冓”联合起来表示“当面说话”。本义:面对面交谈。引申义:和解。
有了误解,当事双方面对面交换意见,就容易和解。如《战国策-西周策》:“秦未与魏讲也。”后延伸为解释、说明等意,如讲解。也有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的意思,如讲述。通过报告会、广播或刊物连载等方式讲授某一学科知识的教学形式叫做讲座。
讲也有重视的意思,如讲求、讲究等。本文中的“讲”就是这个意思。
徙:移也。也有调动,流放等意。
不善:缺点。
全文理解为:孔子说:“现在有些人不注重品德修养,不重视学习,见义不为,有缺点还不去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事情。”
这章内容孔子提出了“四忧。”读过以后,感觉孔子就在眼前,他的“四忧”句句戳中我们的心窝,针针见血。现在的人要么为了成绩在拼命,要么为了赚钱在拼命,还有几个人会在乎自己的品德修养?至于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每个人都贪生怕死,明哲保身。有了缺点,不肯承认,就算承认,也不改正,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是个性,前卫。实在令人担忧。
孔子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首先要在品德修养方面下足功夫,然后再学文化,先做“君子”,然后走出社会,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
真正的君子要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心,社会需要自己的时候,要勇敢地走出来。孔子曾说“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人不能陷于“无勇”。每个人都有缺点,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后,要及时改正,做个可爱的,受人欢迎的人,这也是一种社会贡献和担当。
德不配位,必有祸殃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被儒家、道家共同尊为经典的《易经》中有这么一句名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的“物”指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健康、荣誉等一切。也可以理解为“福报”。其中的“德”就像承载这些福报的木板,福报越多,承载这些福报的木板(德)就必须够厚,不然所有的一切都会失去。就像大地一样,因为够厚,所以能承载世间万物。总之,我们要修德,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易经》还有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祸殃。”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德”修得不够,但处于很尊贵的位置,或者享受不该有的享受,那么,灾难就要降临了。
生活当中,为了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德行”还不够,常常会在接受别人的馈赠或者热情的款待时,会说“不敢当”、“折煞我了”、“受不起”等来表示推辞。道理就来源于“德不配位,必有祸殃。”如今,骄傲无知的现代人很少用这样的礼节了。
现在很多小孩,德不修、学不讲,但是天天锦衣玉食,身边围着一群大人在伺候着,严重德不配位,他们打不得,骂不得。身体和心理都不健康,容易生病,任性自私,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难成真正的人。
有些年轻人,毫无德行,没有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但由于家庭条件好,生活很奢侈、糜烂,不思进取,这样的人容易败家,难成大器,甚至走向极端。
有些人一夜暴富,由于德不配位,他们很难守住这些财富,有些甚至最后落得负债累累。有些为政者,没什么政绩,却通过各种手段身居高位,这样的人很容易膨胀,犯错误,结局注定很糟糕。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熊槐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楚怀王不肯,秦王也不放人。三年后客死秦国,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楚国被秦国灭亡后,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在乡间地方隐居,以牧羊为生。这个落魄的羊倌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夜之间会成为第二个楚怀王。
秦末以陈胜(今河南省平舆县阳城镇人)吴广(今河南太康县人)为首的农民起义首先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爆发,他们以“为公子扶苏吊丧,为楚国名将项燕复仇”的名义,通过“篝火狐鸣”,装神弄鬼的手段,鼓动900名戍边农民起来造反。
陈胜的起义军进攻很顺利,不到一个月,攻下了五个县,后来又攻下了陈县(陈国国都,陈国被楚国灭后,又是楚国国都)后,陈胜膨胀了,他称起了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德不配位,灾殃就不远了。
魏国的名士陈余和张耳就曾表示:陈胜当初是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兵,所以容易收服人心。但是他以没落的陈国贵族后裔称楚王,无疑是出尔反尔,在向天下人展示了自己的巨大私心。
所以张耳和陈于建议陈胜暂缓称王,先以大军入关中灭秦,然后拥立各国的后裔为王。但是有着鸿鹄之志的陈胜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听劝告,我行我素起来了。
起义不到半年,张楚政权就土崩瓦解,陈胜在逃跑途中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庄贾投降秦军。
陈胜虽然失败了,但是他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项梁项羽叔侄就是在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下,在江东举兵起义的,陈胜失败后,项梁采纳军师范增的建议,在民间寻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并拥立他为楚怀王,以顺从百姓的愿望。陈婴任楚国的上柱国,赐封五县,跟随怀王建都盱眙(xuyi,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项梁则自号为武信君。
熊心一夜之间做了楚怀王,很显然,他不过是个傀儡,他称王也是严重的德不配位,祸殃很快就要降临。
项羽经过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的战斗之后,进入了咸阳,这时他不愿继续听命于怀王了,向诸将表示怀王是项氏拥立的,但是怀王没有战功,灭秦定天下的功劳在于项羽自己与其他出武力的军人。项羽只能尊熊心为“义帝”,随后自行分封天下诸侯,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怀王已被项羽架空,无力阻止项羽分封。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欲建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派遣将士强迫熊心离开盱眙去封地郴县(今湖南郴州市),如果这个时候他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作出正确的选择,也许他能平安度过一生,可是他没有。
熊心无奈出都就道之时,还抱怨连天,左右群臣,依恋故乡,怨声载道,未肯速徙。项羽知道后大怒,暗令义帝途经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将义帝击杀于途中。十月,英布遣将追杀至郴县,将熊心弑于郴城。郴人怜之,将熊心葬于城邑西南边的后山。
可怜的熊心就这样被人当着傀儡利用,利用完后,被残忍杀害。
如果陈胜不要急着称王,立更有德行的楚国贵族之后为王,也许,张楚政权的旗帜会长期飘扬,如果熊心能意识到自己不配做“王”,就算是被胁迫的,也能在适当的时候让位,结局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