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司马懿凭什么成了最大赢家?获胜秘籍仅四个字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杰出军事谋略家,自幼博览群书,十六岁时已经熟读儒家、道家等著作经典。不仅如此,他还谙悉各种兵法战术。虽然司马懿学富五车,但是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与他能力相当甚至超越于他的人并不少。最后,为什么司马懿成了最大的赢家?总结起来,可以将司马懿的获胜秘籍总结为四个字:“伪、忍、慎、谋”。

司马懿出身世家,加上才华横溢,为此年少时期就曾在地方官的推荐下,当上了“上计掾”。古代的“上计掾”相当于现在的助理、审计员等职员岗位,算是一种级别较低的岗位。对于司马懿这样富有才华,又年轻气盛的人来说,心中自然有些不甘。这时,曹操刚好想要报答司马防此前对他的恩情,打听到他的两个儿子司马朗和司马懿才华出众,便想让二人担任司空府属官。

听闻消息之后,司马朗欣然前往,而司马懿却拒绝了邀请,其拒绝理由也十分委婉,宣称自己患上了“风痹”。对于 司马懿的病情,曹操心有怀疑,便让手下的人多次打探。为了装得更像,司马懿一装就是七年。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能将伪装之术发挥到如此无人能及的地步了。司马懿本想换一份好工作,为何却拒绝了曹操的征召呢?原因大体有以下两点:第一,以退为进,让曹操明白,自己并不是随意就能请动的;第二,当时局势较为混乱,多方力量实力不容小觑,不确定曹操是否占据优势。事实证明,司马懿装病确实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方式,因为他既有时间看清时局,又再次受到了曹操的征辟。

晚年时期,司马懿为了掩饰锋芒,为了避免祸害,再次故意装疯扮傻,如“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如此逼真的言行举态让曹爽都信以为真。纵观其一生,可以说他是在装病中开始,也是在装病中结束的,他将伪装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如此,他骗过了所有的对手。

要谋大事,必须先学会隐忍。司马懿是一个隐忍的高手,面对混乱的社会环境,动荡的时局,他选择隐忍来等待机遇。早年时期,虽然曹操欲要征召司马懿,但是待司马懿出仕之后,曹操并没有重用他。另外,曹操听闻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更是对其产生了各种顾虑。为了消除曹操的戒备,司马懿选择了隐忍,竭心尽力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打赢胜战。另外,还一心一意辅助曹丕,帮助曹丕坐稳帝位,最后,司马懿靠着隐忍赢取了曹丕的信赖。

在政治上,无论是面对内部争斗,还是面对外部纷争,司马懿都表现出了一种坚硬的忍耐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面貌来面对一切。史书记载,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故意找人给他送去“巾帼妇人之饰”。在古代,一个堂堂的七尺男人,被人赠送妇人饰品,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耻辱。但是司马懿在面对如此羞辱之时,却表现得异常平静。当然,司马懿的“忍”不仅仅体现在小事上而已。在当官从政之大事上,皇帝曾多次给他加官封爵,他也总是再三推让。

纵观三国历史,大臣名将不少,而要比起忍耐之力,司马懿当数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这种隐忍,为他日后在高平陵之变后的掌权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上,诸葛亮是出了名的谨慎之人,但是若和司马懿相比,那真是 “小巫见大巫”。人们用“鹰视狼顾”之相来形容司马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特性。司马懿的谨慎性格养成,与他所处的环境离不开关系。和诸葛亮等人比较而言,司马懿的生存环境则要显得较为恶劣一些,比如他还未出场就受到了各种怀疑。所以他必须小心谨慎处事,才能趋利避害,保住性命。

作为率兵领队的重要人物,做事自然要格外小心,马虎不得,而司马懿将这种“格外小心”的处事原则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在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时,他的应对策略是“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司马懿谨小慎微的办事风格,在“空城计”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现。《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司马懿率大军部队直逼西城,诸葛亮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大开城门,并于城上焚香抚琴。面对如此闲适淡然的诸葛亮,司马懿心生怀疑,而不敢大胆发号施令,率军直攻城内,最后,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完胜司马懿。虽然司马懿因为过于谨慎而有所失,但是总体而言,他的谨慎处事之道,还是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最后促成了他“宏伟大业”的实现。

曹操曾告诫儿子曹丕,切勿轻易地将军权交给司马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曹操深知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野心太重的人。事实证明,曹操看人很准,司马懿确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谋事者。平日里,司马懿低调做人,韬光养晦,不与他人起冲突矛盾,但是暗地里却默默地盘算着,腹有良谋。否则,他也不会在年轻力壮、风华并茂的年纪装病,拒绝曹操的征召。

司马懿出仕之时,不受曹操重用,他一边忍气吐声,一边另谋生计,协助曹丕夺取太子之位,进而赢得曹丕的支持和信任,以至于曹丕对他言听计从。而这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曹丕虽为曹操之子,却不听父亲之言,甚至回头就将父亲对司马懿评价的话,告知司马懿。曹丕在位时,司马懿发挥自己的谋略优势,给曹丕提出了诸多计谋,继而让曹丕更加钦佩自己。曹丕去世之后,新上位的曹睿对司马懿一直怀有戒备之心,之后因为战争局势紧张,不得不重新重用司马懿。司马懿之所以被再次“启用”,自然和他卓越的谋事才能离不开关系。

到了晚年时期,司马懿已经将近70岁,按理说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但是作为政治家、野心家,他并不满足于此。那个时期,他与曹爽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为了掩人耳目,他再次装病,丫鬟给他喂粥,他故意让粥顺着嘴角流下来,把衣服弄脏。在和李胜交谈时,他扮傻装懵。凭借着超高的演技,他成功麻痹了对手曹爽,让其产生了错误的政治判断。最后,司马懿抓住时机,发动高平陵政变,杀灭曹爽及其九族。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路英雄豪杰割据称雄,但是最终被“剩下”的仅是少数,其余大多数或是因战乱而死,或是因焦虑而亡,或是因体弱多病早衰而亡。而司马懿最终笑到了最后,“剩”了下来,除了与其身体长寿有关之外,更是与他的韬光养晦、深谋远虑、雄韬伟略的才华能力离不开关系。司马懿用“伪、忍、慎、谋”四个字,熬死了同一时期的所有英雄豪杰,最后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演义》:司马懿凭什么成了最大赢家?获胜秘籍仅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