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葬礼》

伊斯兰教的葬礼仪式与其它宗教不同。一位教徒归真(逝世)后,通常被迅速送往清真寺或坟场里的遗体停放处。稍后,教亲(最好是其至亲)便以清水将遗体洗涤干净,用白布将其自顶至踵包裹妥当,然后举行赞礼,完成后,即进行土葬。仪式简单肃穆,大多在下午举行,历时数十分钟。由死者逝世至入土为安,各种事项及宗教仪式都由教亲处理,不假忤工之手。

中文名:伊斯兰教葬礼,类型:葬礼。又称:归真

特点:简单肃穆

简介:伊斯兰教殡葬仪则。教法规定穆斯林实行土葬。

《古兰经》云:“凡有血气者,都要尝死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我”。

认为穆斯林死亡为一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是肉体的消失和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不是生命的终结。

仪式:病人归真前应做的4项事务

1.病人留遗嘱。穆罕默德说:“凡身负重病的穆斯林,只要他还能活两天的时间,就把遗嘱留下来”。病人亡故前,在清醒时应叮嘱家人为自己偿还债务,分配遗产和施舍,请人们原谅过错及讨咐口唤等。病人自己可请阿訇代为念“讨白”,向真主悔罪求得饶恕。

2.病危时依据圣训,守候人要给病人提念“清真言”,务使病人记念真主,勿留恋尘世,切勿强求以防病人因临终痛苦而伤其诚信。

3.诵读《古兰经》“雅辛章”。该章概述伊斯兰教信仰的三大原则,即作证真主,承认先知和信复活日。为临终病人诵读,使其从容死去归主,同时使活人受其教诫和回赐。

4.病人绝气后,脱去衣服,合其双眼,闭其口齿,顺其四肢,整理容发,使亡人面向“克尔白”天房,覆盖白布单。

病人去世后应做的4项主要工作

1.准备亡人的殓衣(即克凡)。根据圣训、教法规定,殓衣要用白棉布,不宜用色、丝绸(无白棉布时,妇女可通融使用)。男殓服3件。

2.净礼(俗称“洗埋体”),为亡人冲洗大净。一般由3人操作,其顺序先净下,后洗头部,用白布或棉花沾水擦口齿和鼻孔,以代替漱口,呛鼻,再洗脸和两手至肘,然后以从头至足、先右后左的顺序冲洗全身3遍,擦干后可为亡人涂抹香料,如麝香、樟脑粉、冰片末等,礼浴即成。

3.殡礼。即站“者那则”。教法规定举行殡礼是“副天命”(Farid Kifayah)。穆罕默德说:“你们为亡人做礼拜时要竭诚地为他作祈祷”。穆斯林均有参加站“者那则”的义务,尤其亡人的亲属更应参加。凡参加站“者那则”的人,都须沐浴净身、洗衣,其仪不同于拜主,仅有举意、抬手、大赞、不躬、不叩、不跪坐。

4.埋葬。穆斯林都有抬送亡人的传统美德,参加送葬被视为圣行,抬送“埋体”为应尽义务。一般埋葬亡人的坟坑宜深,在中国是南北向,长为6尺,宽3尺,墓深5~6尺,墓坑里再偏穿穴,有的直穿穴,以区别非穆斯林的直坑埋葬。

主张薄葬,不允许有任何随葬品,不设灵堂,不摆祭品,不奏哀乐,其他娱乐一律禁止,不化纸钱;不戴纸花、青纱,不向死者叩头;亲友吊唁,不送花圈、挽联、祭嶂;安埋不择口期,不看地脉,不放鞭炮,但点香烛,在尸体停放期间点香,下葬每人手里都拿着三柱香,穆斯林认为香不是敬亡人,而益于空气清新和环境卫生。“坐夜”时,停尸的屋子要点上香烛直到天明;对坟墓的构建,不求豪华,不许造高大的坟墓。墓用土筑为长方马背形。禁止以水泥、石灰等物修饰。最后诵读《古兰经》章节,参加者作“读阿”(即祈祷辞),为亡人求赦宥。

为达到速葬的目的,还遵循“天下黄土皆可葬人”、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的原则,不长途运尸回乡埋葬,也不强调亡人必须回故乡与祖宗埋葬在一起。四是尸体在停放时和下葬后安放在坟坑里,都是直肢仰体侧面,头朝北,脚朝南,脸朝西(麦加方向)。

禁忌方面的共性。一是静。穆斯林葬礼上要求肃静,不能乱哭乱喊、嬉笑吵闹,杜绝各种噪音,甚至停比走动,忌大声喧哗,更不能玩赌、打扑克等。

二是净,凡到到葬礼上去的人,要清洗自己,坐夜者需洗大净,不能睡觉。

三是忌说“死”,而是称“无常”、“归真”、“亡人”等。

四是禁比设灵位、挂遗像,忌看风水、择吉口。在星期四或主麻口去世是最好的,而撒拉族认为星期五、开斋节、古尔邦节是吉祥的口子。

五是女人一般不让去坟地。

临夏地区的回族,在尸体清洗包裹完好后,还有亲戚朋友探望亡人的习俗,平凉回族叫“探埋体”临夏回族叫“遇亡人”,东乡族称“善面”。

人们来到亡人前,揭开亡人头上覆盖的白布单,看看面容,然后根据亡人年龄、去世的原因,劝说丧主家不要过于悲哀和嚎陶大哭,讲述人生客观规律。

在善面习俗中,东乡族若是夫妻一方残了只许在净身前善面哭泣,净身以后不许再看面容。

平凉、临夏等地穆斯林葬俗还有放“七窍米”的习俗。即用七颗米粒,山阿旬将米粒分别用棉花包裹后,沾少量的蜂蜜分别放人死者的七窍,即每个耳门放一颗,嘴上放三颗,两个鼻孔一边一颗。

穆罕默德

“你们宜速埋亡人,如属幸福者,宜早使其获福,如系不幸者,亦当尽快使其远避火狱之灾。”“如早晨死了,不可停放过午,黄昏死了,不可过夜。”因故滞留不得超过3日。教法规定速葬为“穆斯泰哈布”(Mustahabb,即嘉许的行为)。伊斯兰教葬礼三项基本要求是土葬、从速、从俭。教法规定善葬亡人,是活人的善举义务。在亡人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服孝,禁止袭用非教法规定的一切习俗。

送葬过程中,穆斯林男子都要争着为死者“抬匣子”,也叫“塔布”,俗称“讨白匣子”或“经匣”。此匣子形同汉族的棺材,无盖,用木头做成,长方形,两头是整齐的,写有经文,匣子为公用,存放在清真寺里。使用时,回族、东乡族要在匣子上铺一张四周围着绿色的布,叫“围子”,临夏讲究三步一换人,认为这样是最好的方式。亡者抬到墓地后,下葬前,先山一人下到墓坑里去“试坑”。临夏和政地区要求儿子下去试坟坑,其他地方并未严格要求。

下葬过程中,三四个人将盖在亡人身上的单子从四角撑起,遮住太阳,然后抬尸下墓。当尸体放到墓洞里面后,用土坯将墓门封好。

封好墓门后,死者的嫡长子先埋三锹土,然后凡亲属都要掺土,之后其他送葬人用土填满直坑。

平凉岭恫区在下葬时,亲属还要找些小土块,让阿訇吹“嘟哇”土块,然后把吹好的土块全部收集起来,当长子埋土时,开始把土块扔到墓坑里。

哈萨克族则在尸体放进墓穴之前,所有送葬者每人在尸体上放一撮土,然后安放尸体,并堵好洞口。

坟的底部严禁用木板、石板、铁板等非土质以及用烧制的陶类制品。

坟填好,阿訇念完经之后,各地的做法不一。陇东回族习俗是亡者亲属将炸好的下土油香分发给阿旬和帮忙的人,人们在墓地上吃,不带走。

临夏和政地区则不能在坟上吃东西,过世人家里也三天不动烟火,亲戚朋友送吃的。

这种习俗撒拉族也有,亡人去世后的一两天内,家里一般不烧火做饭,尤其是亡人去世的房间三天内不能以饭食待客,自家人也不能外出做客。

关于赎罪金。赎罪金回族叫“包贴”,回族、撒拉族都在下葬时散“赎罪金”。阿訇念经时,回族亡人亲属会给前来参加葬礼的人散钱,一般没有数额规定,根据身份和年龄的不同,每个人得到的包贴的金额大小不一样,一般是阿訇最高。

而撒拉族在埋葬亡人时,一起去的老人或阿旬、满拉等在坟园里围坐成一圈,亡人家属将一包钱诚心诚意地送给一个人,该受钱人也诚心接受,然后又诚心回送给亡人家属,如此从一人手中转到另一人手中,这叫转“菲提勒”。也有的人以古兰经代替钱来转“菲提勒”。

过世后纪念活动的不同。甘肃穆斯林各民族在人过世后都要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一是关于诵读《古兰经》,分在家和到坟地两种情况。

中国穆斯林把伊斯兰教葬礼习惯称为清水洗,白布裹,简短殡礼,深土埋葬,简称为洗、穿、站、埋四项副天命。

教法规定3日之中,除远来亲友外,不在丧主家中吃饭,以免增加丧家负担。至于中国穆斯林习惯上在亡人入土前后举行的一系列宗教仪式如点香、传经、诵经,做“都阿”,念“七窍米”、写护心“都阿”,念土块“都阿”、下土经、回头经,过七日、月头、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及生殁之辰等纪念活动,多为亡人亲属对死者表示追思怀念的一种形式,或代亲赎补罪过、祈求真主恕饶人生前过失的一种善良愿望,并非教法规定必须遵守的圣行或义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伊斯兰教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