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无效争吵拖垮了你的婚姻

一说到人世间最理想的婚姻,我们大都会想到杨绛和钱钟书。即便是这样的理想婚姻,二人也有吵架的时候。一次,在出国的轮船上,钱钟书和杨绛因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吵了起来。杨绛说,钱钟书的口音带着浓浓的乡音,太难听。钱钟书说杨绛的发音不标准。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开始互相攻击,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

后来,在船上遇到一位会说英语的法国人,杨绛请教他正确的读音,法国人说杨绛读得标准。钱钟书的读音确实不对。这时候,对杨绛来说,就像是赢得了一场战役一样,应该欢呼雀跃才对,杨绛却觉得无趣极了,就为了一个读音,差点伤害了多年的感情。

一段感情中,不可避免地会吵架。有人非要争个输赢,有人非要争个道理,最后感情却在吵架中慢慢变得淡漠,得不偿失。

其实吵架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夫妻越吵感情越好,而有的夫妻吵到最后却以分手告终。

《如何正确吵架》这本书,单看书名很容易让人误解,其实这是一本教人沟通的书,教人在吵架中挖掘彼此的需求,学会有效争吵,吵出持久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朱迪斯·莱特和鲍勃·莱特是一对夫妻,二人在婚姻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一开始,二人的争吵导致婚姻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后来二人在争吵中挖掘问题,解决彼此的渴望,探讨创造幸福生活的沟通术,在这个过程中,亲密关系得到加深,二人也得到了共同成长。后来,两个人创立了“实现人类潜能” 项目,“动力与创新”伴侣培训项目便是其中的一环。

哪些错误观念导致了我们在婚姻中的失望情绪?

我们常常会被问对另一半有什么样的要求,有人说:“两个人谈得来就行。”有人说:“三观一致。”有人说:“对的时间遇到对的那个人。”还有人说:“只要他足够爱我就行。”

说实话,这些要求看似合理,其实在你内心中,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正是你这些模糊的要求,导致在婚姻生活中,或者一段感情中,越走越迷茫,甚至越吵越凶。

《如何正确吵架》中列出了七种错误的观念:


正是因为我们的意识中存在有这样的错误观念,所以在相处中,一旦对方的所做所为,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一场争吵便再所难免。

幸福从来不是现成的,童话故事里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里,现实生活中,王子与灰姑娘也会为了谁刷碗谁扫地而争吵不休。


吵架的本质是什么?

据胡茵梦回忆说,当她和李敖发生争执时,李敖就会把自己关进书房,锁上门,拒绝和她说话,任凭她怎么叫也不开门。胡茵梦特别反感李敖的做法,她希望通过沟通交流来解决问题,而李敖却选择逃避。

李敖虽然一生成就非凡,但是在吵架这件事上,他确实谈不上高情商。两个人吵架如果不找到争吵的本质原因,积极去解决问题,就会陷入“争吵-妥协-和好”的怪圈里。问题只是假装解决,互相不了解对方真正的渴望,下一次吵架依旧会重演。

想要高效吵架,也就是吵出真爱,而不是吵到分手,就应该挖掘到争吵的本质。

吵架的时候,李敖选择了逃避,根本不知道对方和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导致两个人结婚不到三个月即分道扬镳。据统计,两个人离婚后,李敖骂胡茵梦达到70次,可见李敖根本没有真正放下胡茵梦。真正放下一个人,是任他做什么,你的内心都波澜不惊。而不是像李敖这般不分场合地羞辱胡茵梦。在他的内心,只有羞辱才能给自己带来一点点存在感。

鸡毛蒜皮,本是婚姻里的常态,到最后却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本质上,还是夫妻间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吵架也只会翻旧账,让二人觉得对方都不可理喻。而不明白这一点的话,换一段婚姻依旧会重复这样的生活。这也就是有一部分人,离婚几次依旧找不到归宿的原因所在。

就像剧作家廖一梅说过一句话:“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既然我们不了解对方,那就要深挖自己的内心需求,让对方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让对方蒙在鼓里,而你又不愿说出来,两个人猜来猜去,累不说还容易猜错。

中学时,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两个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相识,后来却因为半块月饼而离婚的事情。乍看,那么艰苦的生活都走过来了,因为半块月饼而分手不值得,其实半块月饼不过是压垮整个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秋节,生产队给每家发一块月饼,好几年都没有吃过月饼了,丈夫闻到月饼的香气,胃里不由自主地叫嚣着要吃掉它。一开始他强忍着胃里的难受,坚决要等妻子回来一起分享。可惜的是,那天妻子去了邻近的乡里,天快黑了还没回来。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他禁不住胃的呼唤,切下半块吃了。给妻子留了半块。只可惜那天道路不好走,八点了,妻子还没有到家。他又切下了半块,吃掉,最后将整块月饼都吃了。妻子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到家后,发现丈夫竟然将月饼渣都吃得不剩,第二天就去民政局离了婚。

人们常说,因为一点小事就离婚,太不值得了。其实,他们只看到了表象,却没有想过深层的原因。男人或许会嘲笑女人的矫情,不过是一个月饼,怎么就能将多年的感情抛弃。其实,普通人看到的是因为月饼而离婚,这就是表象,深层的原因是女人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爱与关心。

吵架的时候,一定要挖掘出二人内心的渴望,之后彼此才会尽量地去满足你的渴望。如果吵过即过,那么无效争吵会循环上演,而彼此都会觉得很受伤。

吵架的浅层表象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深挖深层次的渴望,就会知道一个人是到底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认同感还是希望得到爱与依赖,而引发争吵。


吵架的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在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以后还会吵架呢?争吵来源于脑中的渴望,这种渴望源自儿时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有些争吵就是这种互动模式的再现。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帮你了解在亲密关系中自己的缺憾在哪里,努力填补这些差距,让自己获得持续成长。

1.内隐记忆

《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说:“我们矩阵中的潜在观念歪曲了我们的思想、感受、认知和行为,以及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选择,它控制着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怎样才会感到自在或不舒服,以及与伴侣沟通不畅时我们会多么愤怒。”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一种内隐记忆,它是一种无意识记忆。它不占我们的大脑内存,不容易遗忘,不会给记忆造成负荷。比如,我们学会骑自行车,20年不骑,我们看到自行车,依旧会骑。这就是内隐记忆。

《如何正确吵架》中说:“我们不知道的是,当强烈的内隐记忆被触发时,童年的痛苦和恐惧会浮到表面上来。”

童年时,母亲要离家去上班,我们担心再也见不到母亲了,就会害怕,以大声哭喊来表达我们缺乏安全感。成年后,两个人吵架时,一个人摔门走后,你的内隐记忆就会被触发,这时候,你就会恐慌甚至感到深深的伤害。

知道了内隐记忆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后,你就会明白,有些事情的责任根本不在于伴侣,而是你的过去在影响着你的反应。

2.依恋图式

浙江省曾公布过一组大数据:2018年,全省法院离婚纠纷案共有近5万(49804)起。34.21%的离婚纠纷,是因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造成的,位居离婚原因之首。

可见,在大事上,我们基本上都能达成一致,也就是说会共同协商。越是小事,我们越容易忽视。比如,丈夫总是忙于应酬很晚才回家,有一天,丈夫回家很早,本来妻子很开心。可是丈夫一回来就窝在沙发里打游戏,这时候妻子就不开心了。一场战役,蓄势待发。其实,这就是依恋图式在婚姻关系中的体现。

童年,我们渴望与父母亲密,当父母不能始终陪在我们身边,回应我们的各种需求时,我们就会焦躁不安,甚至愤怒或者痛苦。成年后,这种依恋图式的关系,就会在婚姻里反应出来。当依恋破裂的时候,我们的关系中就会出现裂痕,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冲突。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劫持杏仁核”。大脑中的杏仁核劫持了你的思维方式,你就会失去理智,做出冲动的行为。

书中说:“依恋图式体现出了你们过往生活留下的未解心结,只有解决了这些未解心结,你们才能实现个人的转变和关系的成功。”

3.限制观念

在我们的思维中,会有一种限制观念。比如:不争吵、不生气,才能和睦相处,才是维持婚姻的最佳方法。其实,这就禁锢住了人的思想,让亲密关系变得如履薄冰,甚至容易引发冷爆力。

同时,还有一种限制自己的观念。比如:我就是讨人嫌。没人会喜欢我。我是个无聊的人。或者,在你的认知中,就要先扫地再擦地,而伴侣直接擦地,你就会觉得这么做是不对的。其实,做事情时,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分。你觉得对的事情,在其他人眼中或许就是错误的。抛弃掉限制自己的观念,解放自己的思想,对亲密关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吵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重建矩阵代表着一种模式性的转变:它让你们在关系中保持清醒,对能够转变观念体系和行为习惯的机会有所意识。”

1.情绪调整

当一个人变得温柔可亲,容易接近,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下意识地反应,而是积极地去回应。同时,明白对方和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再去回应,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书中认为,当两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那么吵架就会变得更有效率,吵架的频率也会变得更低,关系却变得越来越亲密。

当然在情绪调整的时候,要注意软瘾对关系的消耗。什么是软瘾呢?软瘾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或行为,满足了表面的情绪释放,实际上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被榨取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比如:追剧、打游戏、刷抖音、过度加班、喝酒、疯狂购物等等,这些都是软瘾。

英国曾经做过一个针对2000人的调查,发现50%的人每晚上床后,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用来上网,从而推迟了睡觉和性生活的时间,夫妻间交流沟通减少,感情也因此遭到破坏。

现代人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软瘾消耗着自己的内存,导致对自己的渴望和感受变得麻木,破坏亲密关系。

2.修复关系

听过这样一句话,以前婚姻出现问题时,大多想的是如何来修补,如今婚姻出现问题时,大多想的是如何尽快离婚。

蒋介石和宋美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蒋介石不会争执,而是去散步。在散步中,他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理顺事情的头序。散步回来,他就会立即修复关系,而不是采取逃避或者任其发展的态度。

吵架的时候,大脑杏仁核被劫持,我们不是翻旧账,就是冲动行事,把对方伤害得体无完肤,同时我们自己也会遭到反噬。如果吵架后,不想着修复关系,而是任其发展,那么误会就会越来越深,而彼此觉得自己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多,容易陷入“对抗-逃跑-呆滞”的思维模式中,这样更容易分手。所以,调整好情绪后,一定要进行关系的修复。

修复关系,不是回避问题,也不是争吵,而是挖掘彼此的渴望,揭示出表面掩盖下真实发生的事情,抛弃掉限制性的观念,重建矩阵。

不用低声下气地去乞求,也不用再死乞白赖地扯皮,真诚地道歉,并表达出你对重建关系的渴望,那么对方也会积极投入到关系的修复中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就是生活中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剩余的90%则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在吵架中,我们争吵的原因或许无法控制,但是争吵之后的修复关系,却是我们完全可以掌控的。不要让那九分之一破坏掉整段感情,得不偿失。

3.损失厌恶

心理学上有一个“损失厌恶”现象,比如打麻将,你赢了200块钱,说不玩了,你很开心。可是当你输了200块钱时,你就不愿意说不玩,而是要多玩一会儿,心想万一还能赢回来呢。也就是说,我们非常容易在事情进展顺利时固步自封,不愿乘胜追击。

在婚姻里,也是同样。有些人,婚姻早就出现了裂痕,却不想着去修复,而是选择逃避。最终,裂痕越来越大,只有分开。甚至有人会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中,选择凑和一生,将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白白葬送掉。

《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说:“爱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是紧密相连的。在亲密关系的华尔兹中,我们在调谐、失调和重新调谐音循环往复。

损失厌恶,其实就是警示我们要有一种危机心理,在关系好的时候,就要做好如何能让关系更好的准备,比在关系出现问题再思考如何修复,这样来得更实际。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彼此成全

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说:“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最美好的感情应该就像诗里所说,彼此独立,却又相互依靠。

就像《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所说:“在所有成功的关系中,都存在两种互相作用的强大生命力:一种是缩短彼此距离的拉力,一种是让彼此保持独立的推力。”

在婚姻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张“长期饭票”,而是通过争吵揭露自己的问题,深入挖掘争吵的本质,勇敢地面对过去的经历触发的恐惧、痛苦、愤怒和悲伤,让情绪成熟,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彼此在婚姻里得到成长,让亲密关系的双人舞跳得轻盈曼妙。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一份感情最美好的样子应该就是这三者的结合吧,既有妻子的温柔贤惠,又有情人的热烈似火,更有朋友的无话不谈。

《如何正确吵架》这本书剖析了吵架的根源,深挖出彼此的渴望,以吵促和的理念,最终达到完美的亲密关系,完成自我成长,彼此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让无效争吵拖垮了你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