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心态---李辛《经典中医启蒙》摘录

植物、矿物、山河大地,都是有灵魂的。《魔戒》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帮我们普及了传统文化的某一部分,它让我们知道万物有灵,不同的山、不同的树、不同的水都有各自的思想。

书本上说这是远古人民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就把一个非常丰富的东西给概念化、局限化,变得没有生命了。然后我们就不动脑筋地下结论,很多概念因为比较顺溜,像汉堡包一样吃起来很快、很方便,就接受了。

人是非常懒的。后天的心智是一套精密的程序,凡是不需要自己用心观察、体会、感受的,只是在概念、理论、学说上动脑筋的,我们就会吸收得很快,而且不假思索、理所当然地确信不疑。

需要我们用心体味的,就不太容易传播。所以从古到今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类的精神其实在退化,因为人的内心在退化。

所以传统文化里讲到“先天、后天、元神、识神”这几个字的时候,我们未必需要去学太多相关的理论和概念。

因为中国文化有一个重点,就是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理论是让你用来生活的。它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思辨,然后去唤醒众人,或者让大家跟你学,招揽一点影响力,不是这样。中国人的哲学就是他生活里可以时刻感受当下可用的那个东西。

哲学,作为一个概念,是西方的观点。中国其实没有哲学这个概念,因为西方的哲学是思辨之学,是心智—头脑的后天作用。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是知行合一。生活就是一切。知道概念和学说不是真知,那都是二手的无源之水。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有不少人会找不同的概念和各种书籍的不同解释作对比表格。不少逻辑型学生非常刻苦努力,但未必真能学进去。

学中医,我的建议是看原文,尽量不要急着看解释,甚至不要急着求看懂,而是要求感受。

古代人写书是非常小心的。第一,因为律法比较严,不小心会掉脑袋;第二,古代人敬天,不敢轻易去造做一个东西。凭着自己的“志意思虑”造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异端邪说。

比如现在的中医界,最近几十年大家都喜欢创新,写经过多少年努力,某人终于创造出一套方法或发现了一个理论,然后称之为“某某疗法”。

古代人不敢这么写,古代的书,常常有前言或跋。大意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圣人承接上天之道,不忍心万物毁坏,生灵涂炭,所以我这个卑微的蠢人,就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然后我很小心地去体会这些万事万物细微的变化,希望自己能体会到万物自然之理,以及往古圣贤的清静用心,不至于污蔑了原意。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觉得这些东西是有效的,现在把它写下来告诉大家。

然后再三重复致歉:我实在是一个非常愚蠢、非常无知的人,如果有错的话一定是我错,古代的圣人和上天的这些东西有幸让我接触到,希望我没有误解。

古人的心态就是这样。

图片发自App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现任上海自道精舍、广州辛樸堂、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法国蓝之树学会顾问。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人的心态---李辛《经典中医启蒙》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