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是一位笔下极富灵气的作家,博览群书并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出生于富裕之家的他没有世俗琐事的羁绊,大学期间追求爱情而不得其果,而创作让他得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文字以另外一种高贵的方式让他自我的存在得以升华。

    阅读完他的《爱情笔记》、《身份的焦虑》、《性???》,对《哲学的慰藉》的期待不由过高,读完之后并没有读第一本《爱情笔记》那样惊异于他的文思妙笔,或许是因为读《爱情笔记》时情感正值波涛汹涌之际,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书到底是年轻迷茫渴求认同感的良师挚友;也或许是因为阅读量—书的质量和数量、对书的吸收程度的进步让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收获。所以简单总结一下《哲学的慰藉》这本书,这本书德波顿将他认真阅读并思考后的六位哲学家,他们对于如何看待人生中烦恼苦难的思想的总结和自己的启示的结合。可以将本书分成六个部分:一,苏格拉底的“对与世不合的慰藉”;二,伊壁鸠鲁的“对缺少钱财的慰藉”;三,塞内加的“对挫折的慰藉”;四,蒙田的“对缺陷的慰藉”;五,叔本华的“对伤心的慰藉”;六,尼采的“困难的慰藉”。用我自己的词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就是:孤独超然、淡泊平实、忍耐淡定、宽容杂学、悲观自持、超人自恃。对于“哲学的慰藉”这个题目,我自己对于生活和阅读一点哲学通俗读物的感受是:哲学这个学科,或者接地气地说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普通人绝非天才来说,真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对于顾影自怜的人们的自我慰藉。当我们情场得意时、官运亨通时、生意蒸蒸日上时,我们都只是想着如何能加速成功的步伐,让成功更加完美,睿智的人虽然会未雨绸缪,但人们绝不会想着怎样利用哲学来给千辛万苦取得成绩正意气风发的自己适时却不应景的泼上一盆冷水。不过幸好的是,尘世中的卑微的人们,生命中的大多数时候正如叔本华所言: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哲学成了既识字又愿意读书的人的莫大的慰藉,有多大程度慰藉则取决于人的悟性以及它所受痛苦之深交互作用的结果。以我自己平凡的从哲学中得到的慰藉来看,当短暂地快如闪电的爱情的甜蜜变成长久的失落时,哲学书告诉我:爱情只是婚姻的甜蜜的诱惑的前戏,当夫妻生活的大剧拉开时,你才追悔莫及地发现你并未预料及逃避生活的另一面的悲剧性。当曾经意气风发时许下的豪言壮语陡然变成他人的冷嘲热讽时,哲学书告诉你我们要善于利用苦难挫折、他人的排斥打击来鞭策自己,让自己更努力,变得更强。一些古代的圣人也鼓励这种思维方式或者说生活态度,苏东坡认为:“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以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矣。”还有我大爱的真格基金创始人王强老师所推崇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Talent is the enduring  patience.还有许多......

    当然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哲学不仅仅是慰藉的(我认为是)思维方式。

                                                                                                                                    2018年8月3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