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事件频发,程序员何去何从?

最近看到挺多互联网人写的文章,“寒冬”和“焦虑”是常见的字眼。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打工人,我也常常纠结“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 对当下的一些想法。

1、寒冬下的互联网

1.1 互联网怎么了

“互联网寒冬”的概念由来已久,印象里,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 17 年。在那之前,互联网一片欣欣向荣,比如几个大学生聚到一起,写一个漂亮的 PPT 就能去资本市场融不少的钱。显然,这种现象也非常态。去掉了躁动和浮夸的互联网才是一个新的、常态化的互联网。然而,最近这段时间,互联网的境况又急转直下。比如,国内外大厂相继优化裁员,60 多款 App 密集下架,大厂高 P 出身找不到工作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一般人会提醒你,要比其他人更加内卷。但是内卷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只有知道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不安

1.2 寒冬的背后

1. 流量

导致互联网寒冬的一个原因是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放缓,更深层的原因是国内人口增长的放缓。如果每个人上网的时间是有限的,则意味着总的流量池是有限的。当短视频平台和聊天软件吸纳了大部分流量,其他应用所能获得的流量变少了,结果就是不盈利的产品被下架,岗位缩招甚至裁员。

2. 资本

这些年,互联网公司上市即破发也成为了一种常态。这是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叠加经济周期等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前些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货币超发,随着疫情影响越来越小,美元逐渐加息缩表,这使得资本回流。这导致了企业融资减少,因而不愿意拓展新的业务甚至收缩业务。

3. 房地产

我的一个观点是,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困窘,本质上是被房地产绑架。因为买房几乎可以说是普通人一辈子最大的一笔支出,甚至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消费力。房子占据了人们消费的大头,就减少了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也就导致了经济循环的减弱。被房地产绑架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很多人背负了高昂的房价而不得不委曲求全,接受不平等的工作制度和内卷。

4. 疫情

疫情反复间接影响的是消费和投资,造成的结果同上。疫情对互联网的细分品类的影响表现是不同的,比如快递、外卖、短视频和社区团购等反而是有利的。防控的政策调整又会间接反映到股价上面。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参与者的中国无法快速走出疫情也会影响全球经济。

5. 行业

对于互联网行业本身。互联网的高增长掩盖了其他行业增长放缓的事实。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互联网的表现是较好的。互联网也是少有的能够实现普通人“逆袭”的行业。或许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互联网,叠加流量见顶,内卷和饱和是迟早的事情

就技术方面而言,应用开发的技术整体门槛在降低,低代码、平台化的 SaaS 等进一步压缩了生存空间。相比于拥有较少工作经验的开发的工程师,许多企业并不需要大量拥有多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这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本身就偏应用场景导致的必然结果。对技术人而言,不论走技术还是管理路线,社会所需的人才数量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递减的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互联网行业。

2、程序员何去何从

虽然很多论坛里调侃客户端开发为“客三消”,但客户端的现在是其他端的未来。

2.1 行业的未来

资本的撤退意味着以前烧钱和跑马圈地的经营方式不再适用,初创的企业一开始就应该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因而低成本创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对于择业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衡量一个企业造血能力的强弱来决定这个企业是否值得加入

未来,产品盈利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对企业来说,当流量增长放缓的时候,获得利润的方式无法只依赖用户量。企业可以可以通过增值服务的形式,提高用户的转化率。这可能也意味着今后免费、靠爱发电的产品会越来越少。

出海是必然的选择。既然国内流量见顶,那么,当我们把应用推向国外,面对更大的流量池,就有可能继续获得流量的增长。这取决于外部环境的稳定性。相比于国外的许多产品,经过内卷的国内的产品在服务和质量上面是有竞争力的。

当大厂瓜分了大部分流量之后,剩下的边角流量也许不足以养活一个团队,却可能足以养活一个人。这些 边角的流量对独立开发者或者小团队是一个机会。另外,当融资变得更难,对于本就获取不到融资的小团队而言竞争反而更小。

所以,国内的互联网格局会逐渐固化,大型独角兽公司将会越发稀有,新公司更多以小企业的形式出现,互联网的造富神话也会越来越少

2.2 独立开发者的机会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如果以后想要继续从事技术工作,做独立开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已经有很多独立开发者可以靠自己的产品养活自己,其中 iOS 开发者更多。因为 iOS 整体的生态对独立开发者更加友好。这可能是因为,

iOS 比 Android 更封闭,因此苹果需要鼓励开发者发布软件来完善自己的生态App Store 的推广机制让很多产品可以得到曝光的机会。对 Android 开发者而言,如果个人没有渠道进行推广,那么自己的产品大概率会被埋没在信息流里。许多 iOS 用户本身就是高收入群体,Android 用户虽然多,但是要么老要么小,付费意愿整体不如 iOS 用户

从开发者体验来说,Android 市场碎片化,用户不如 App Store 集中,开发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维护各个应用市场。许多 Android 应用市场的审核条件也越来越苛刻。目前国内个人身份能够上架的应用市场很少。此外,Android 开发者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防止自己的软件被别人套壳和破解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独立开发者,那么可以以 iOS 付费、Android 广告加付费的形式进行双端开发。

自由职业会把你身上的缺点或优点放大。除了扎实的技术之外,开发者还需要具备产品和运营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2.3 行业和机会

高端行业入行门槛会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这些行业需要比较多的资金原始积累或者门槛比较高。下面的是低成本可以尝试的几个方向。

1、消费升级

随着少子化和人口数量的减少,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应运而生的是消费的升级。当然现在因为很多人受预期的影响,出现暂时的消费降级。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长远的趋势。

消费升级方面,我比较关注的,一个是之前很多人提的新消费,即对传统的消费行业重新包装,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在运营和推广方面则借助时下的数字和网络技术。另一个是与健康相关的,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产品,比如助眠的、健身的等等。我们应用开发者也可以以健康为起点,思考可以做些什么软件。

2、Web 3.0

我在之前也花了一些时间看了下 Web 3.0 的底层技术——区块链。Web 3.0 最近比较火,我认为这里的原因是,首先币圈的人本身就喜欢造概念,因为虚拟币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才能维持其价值。如果把 Web 3.0 比作元宇宙,那虚拟币就是这个元宇宙里的法定货币。对创投圈的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新的概念,以通过红利获得关注和回报Web 3.0 本身并不是技术的变革,它的提出有币圈的人一厢情愿的意思。毕竟,Web 3.0 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而区块链就是分布式、加密和共识机制的组合。这是规则的创新,并没有新技术产生。本质上,所谓的 Web 3.0 还是在用 Web 2.0 的技术解决 Web 3.0 的问题。

Web 3.0 所描述的场景确实让人憧憬。Web 3.0 就像是一种 Anarchism 的产物。但 Anarchism 理念本身也存在争议。所以,Web 3.0 的背后是一个哲学问题。我认为 Web 3.0 之所以大受欢迎,本身是基于用户的两个诉求,即,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平台通过大数据收集用户数据)以及用户在应用中产生的数据归属问题。但是,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非只能诉诸于 Web 3.0. 另一方面,对于平台来说,如果用户不那么依赖自己了,那么他们将靠什么盈利呢?如果 Web 3.0 想要获得更多的应用和推广,在应用层面就应该避开和淡化那个哲学问题,专注于解决用户的诉求。

也许当前的 Web 3.0 并不完善,但不妨碍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方向。就像 深燃 的一篇文章《为Web3打工的年轻人:高薪、远程,惬意又危险》 写的那样,“就像做一个风险投资”,“看起来很美,陷阱也不少”。如果你愿意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可以尝试在这个方向深耕。

3、远程工作

互联网行业本身对办公的场所就没特殊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就是远程工作的机会。这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让我们的工作多了一些选择。国外还流行过数字游民的概念,就是一边远程工作一边旅行。总之,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我们可以选择的工作方式有很多。

4、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是职业生涯的常青树,不论是就业还是自由职业,它都能提供帮助。我们可能受到太多诸如“树大招风”、“酒香不怕巷子深” 等思想的影响而不愿意分享。但很多时候“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成果做一些宣传。即便是制作的过程,如果能够让需要你的人找到你,也许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眼下,显而易见的是,短视频和长视频平台占据了绝大部分流量。从用户粘性来说,长视频平台比短视频平台更好,短视频平台只能作为一种宣传的方式。至于公众号和博客,除了头部的一些博主,新的博主很难直接靠写博客文章获得收益。博客更多得也扮演着一种宣传的角色。已知的一些盈利方式是,写博客出了名之后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社群、写书或者做教程等方式盈利。

此外,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依靠自己的影响力也可以推广自己的产品,比如我之前的产品的竞品就有依靠开发者本人在技术社区积累的关注而获得用户的增长的。所以,对工程师来说做个人品牌有诸多的好处。

5、娱乐

参考 1929 年 - 1933 年的经济大萧条,能够从萧条里脱颖而出的一个行业就是娱乐。其中的代表就是迪士尼,因为越是经济不好,越多人失业,就会有更多人需要一些廉价娱乐来填补心灵和时间上的空间,迪士尼就更加受欢迎。现在长短视频平台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如果想做娱乐相关的话,做内容会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像“疯狂小杨哥”这种,做得好的话,回报是非常丰富的。

2.4 总结

上面是我个人觉得可以尝试的一些方向,之前我也看到过陆奇在奇绩创谈的分享,《陆奇年度分享 :前沿科技创新创业趋势分析(2022)》。我完整地听了他的演讲,讲得非常的系统和全面。他的演讲是从技术的维度来考虑,我是从需求的维度来考虑。

3、怎么做

首先,我觉得从意识上,我们应该接受不确定性。也许是之前的生活太稳定了,整个社会处于增长期,而当增长开始放缓,矛盾突出的时候,各种不确定因素将浮出水面。所以。不论如何,你始终要接受不确定。

其次,现在很流行“躺平”的说法。但是当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躺平,当经济周期上行的时候,你可能就会错失很多机会。所以,相比于“躺平”,我们更应该追求长期主义,做长远来看正确的事情。

最后,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做的是量入为出。此外,就一个工程师而言不应该只关注技术,更应该关注解决问题。因为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之一。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技术本身更重要。通用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比单一的知识结构抗风险能力更强

从具体的操作来说,我推荐广泛的阅读。从回报来说,单一专业的知识随着你投入的时间增加收益是递减的。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其他领域也许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广泛的阅读的意义并不在于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立刻就能想到答案,而是知道去哪里寻找答案。

用一个流行的说法叫做把自己打造成 T 型人才,这里的 T 可以不只包含技术,也可以包含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即便某一天不做技术了,也可以从其他行业重新开始。

总结

互联网裁员是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其中也有互联网自身的问题。机遇往往是和挑战并存的,新的形势之下也会有新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天鹅事件频发,程序员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