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让人又爱又恨的一群人

        今天一打开医院的工作群,就看到两则我院的相关消息。

        一则是来自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手写的感谢信,字迹比较潦草,我看了个大概。老人是外地的,做了手术十多天,腹部有二十多根缝合钢针需要拆除。过年期间寻了几家医院,都没能就诊。

        后来,来到我们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连同相关外科医生一起,为老人顺利拆除了钢针。

        一封简单的手写感谢信,一张普通的笔记本活页纸,对现今苦大过甜的医护人员来说,是莫大的支持。

        昨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配了一张图片,内容是这周我们科超声医生的排班表。之后的评论,是一连串的“排得那么满”、“这让人怎么活”。也有平时对我抱怨的朋友这才明白我并不是不想跟他们交往了,“原来你的工作排得这么满”、“难怪你一点小感冒总是拖那么久,这样身体怎么会好”、“撑不住千万别死撑”。

        医生就是这样,全年无休,24小时开机待命。你以为上完夜班就可以休息吗?上完夜班还来不及吃早餐又接着工作,这也是有的,中午近十二点钟下班后才去洗漱,然后回家。

        但是,我们所有的付出往往别人是看不到的,或者选择性的忽视。看到的永远是某些媒体的曝光,那些曝光里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又有多少。

        另一则,是在同一天,一名孕妇在列车上即将临盆。我院急救人员一接到120指挥中心通知,立即赶往火车站,帮助产妇顺利生产。

        我市主流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文中只字未提医院名字、急救人员,一笔带过“医生为孕妇做了紧急处理”,侧重点仅仅是火车为此停留了十分钟。

        这次对提早生产孕妇的帮助,是火车站、列车员、120指挥中心和我院急救人员共同协作。医务人员治病救人不为争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报道不全面,忽视医疗的作用,有些太不专业了吧。

        当时的急救人员说早料到不会被提到。其实这种默默无闻的救治还很多,医务人员从没去计较得失和褒贬。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小到头疼脑热,大到性命攸关,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120”、“医生”、“医院”。而现今社会有一怪象,当媒体发出一则医疗相关的报道时,人们总是咬牙切齿,说医生挣昧心钱,说这辈子都不会走进医院大门……然而,身体不舒服了,半夜打着车往医院跑,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医护人员这种职业永远不会消失,但可以预见的是,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对医护的信任,失去对医护的理解,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会越来越少,看病会越来越难,最终伤到的还是大众。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护人员,让人又爱又恨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