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谈起,这个时代评价人的标准越来越单一了,求学时代看的是考试成绩,就业之后看的是赚钱能力,而且工作时间越长,财富的增长速度如果无法跟当年因为成绩优异而获得的赞誉相匹配,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毕竟尊严和生活质量都是靠经济基础来支撑,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时代涌现的一批批自媒体人,越来越受到追捧的原因,比如罗振宇,比如Spenser。
虽然他们的话语体系中追求财富的意图体现得非常强势,引发了不少争议,但是每一种成功,都有其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选读陈立飞Spenser的《个体崛起》的原因。
这本书是作者公众号文章的合集,章节不成体系,逻辑性不强。核心观点是互联网时代是个人崛起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抓住趋势,打造自品牌,实现收入的指数级增长。
作者陈立飞,80后,主业金融,副业公众号运营,擅长写职场文,百万粉丝关注量,品牌产品如在线写作课和畅销书等。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互联网时代成功人士职场进阶的方式。
1. 你是否陷入这些思维陷阱而不自知
打工者思维
打工者不等于持有打工者思维的人。
作者认为,打工者思维追求的是现下的稳定,关注的是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拿到了多少收入,工资什么时候到账,年底是否有奖金,明年是否有加薪。
看到的是稳定的当下,舒服的状态。看不到的是回避对未来的思考和尝试,可能会导致收入只是一条线性增长甚至无增长的曲线,永远赶不上一线城市的房价增长速度。
弱者思维
在作者看来,“弱者思维”是指拒绝了解自己不懂的新生事物,并保持质疑和否定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于“微商”,对于“直播”,一开始都是嗤之以鼻的,不去了解,也不去探究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导致错过了风口。
这其实是丧失了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固步自封的体现,这个世界发展太快,你一不留意,周围的人就可能已经以你看不懂的方式取得成功,而你仍在旧式的思维框架里徘徊不前。
2. 打造自品牌的范式
那么作者所提倡的个体崛起是如何实现的呢?
打造“单品爆款”
专注于训练自己的核心技能,在自己擅长的垂直领域深耕,成为专家,然后锻造出一个可以链接到许多人的需求的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批量贩卖时间
看到这个小标题的时候,我想起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了Spenser的第一期线上写作课程,699元,第一天就卖了100万份,到截止日期卖了200+万份,收益破亿,堪称互联网知识付费的黑天鹅事件。
作者提醒到,时间的批量化贩卖,能让单位时间价值最大化,而互联网是实现时间批量化的最好方式。
反思和复盘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都知道反省的重要性。但是在书中,高水平的反思能力被作者重复提及。
反思是反思什么?
是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效率。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试图想一想,在基本功扎实之后,自己做的事里能不能产生一些跟别人不同的思考和进步,在自我刺激中摸索出一套新的方法论。”
思考在低效的重复努力之外,是否可以找到结果导向下更优化的做事方式?
思考我们的勤奋,是否在为自己增值?思考我们对于行业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是否更深入了?
思考当下的趋势,如何顺应趋势,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增量成长?
3. 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更焦虑
我们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总是倾向于认为他们是幸运地踩在了风口,随风飘扬,以为自己缺的只是天时地利,往往会忽略掉他们背后的艰辛和努力,实际上,他们做的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在大的平台努力
选择好的平台,就是选择优质的圈子。也许开始的待遇一般,但是链接的优质的人和资源,足以影响你的眼界,思维和格局。同时,当离开这个平台,它也能一直为你背书。就好像名校光环。
强大的执行力
作者在书中是非常推崇压榨员工和加班,是描述视角的混乱。他打造的是自己的事业,要求的是员工把工作当生活,没有工作和休息之分。那只能说是他成功地销售了梦想,并得到了下属的认同。
但书中关于主动作为与勇敢担当的描述倒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主动去成长,接受平台的历练,更新认知,提升自我;是考虑清楚之后就立刻行动,不被负面情绪裹挟而犹豫不前;是all-in的追求态度,而不是有所保留又害怕损失。
这是都是非常正向的人生态度,当然还得考虑平台的调性,免得起反作用。
混乱才是人生常态,进去再说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在你还看不清楚的时候,机会的红利期可能就过去了。
比如共享单车,比如新媒体,比如线上理财。
作者觉得为了抓住机会,应该先冲进去再说,哪怕没有准备好,马上行动,抢占市场,然后再慢慢调整自己的策略。
保持不断成长的姿势,因为不成长比成长,更让人觉得焦虑。
刨去了许多无甚大意义的观点和章节,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
个体崛起听起来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概念,它意味着互联网时代,有给普通人进阶留的窄门。
知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完全是两回事。并不是我们了解了成功人士的范式,就能复制别人的成功。
但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时不时冲刷一下自己的观念体系,去接触别人的价值观,不失为一个开始。
如果我们能从让自己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着手,积极复盘别人的成功,果断采取行动,那么就算再微小的尝试,也会带你离开舒适圈,用成长代替焦虑,影响我们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