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雨滴并不是长这样的!

哈喽~大家好,我是不冷。

今天这篇冷知识绝对会颠覆你从小以来对雨的印象!

在我们童年时期,就被教着如何画雨滴。一般都是长这样

其实!雨滴是长这样的!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把二维平面上的水珠和三维空间中的雨滴画上了等号。

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在空中互相碰撞凝结聚成了云,当重量足够后就会下雨。这些水滴变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它们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雨滴刚形成时直径大约在0.001-0.005毫米。此时因为表面张力,整体几乎呈现一个完美的圆形。

当雨滴互相碰撞成长到直径大约2毫米时,因为重力的作用雨滴就会开始下坠。在下坠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雨滴会变成馒头形。

若雨滴经过碰撞,直径达到3毫米时,由于表面积的增大,空气阻力会将雨滴压成像豆子的形状。

按照这个发展,下特大暴雨时,雨滴之间疯狂碰撞合体岂不是会变成超大雨滴砸到人?!

其实,当雨滴直径超过4.5毫米之后,空气阻力就会把它变成这样


然后被阻力隔断,重新分为两颗更小雨滴。小雨滴再去和别的雨滴发生碰撞,如此循环往复。所以雨滴的平均大小在2毫米左右。

在人类记录中最大的雨滴,于8.8毫米至1厘米之间浮动,科学家们分别在1995年的巴西和1999年的马绍尔群岛上空发现了这些大雨滴。不过要注意!这是还未下落的雨滴的数据。

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深深的疑惑。

为什么科学家们闲的蛋疼去研究雨滴的大小和形状?

在不冷查了许多资料后发现,原来雨滴的大小和雨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测量雨滴大小,就能掌握降雨量。

上海迪士尼为了更好地掌握下雨情况,就配备了雨滴谱仪。该仪器就是通过测量雨滴大小来判断降雨量(雨势),比传统测量仪器"量雨桶"更精准。

看完今天的内容,以后就可以教自己的孩子正确地画雨滴啦。

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不可思议的冷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雨滴并不是长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