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读书笔记(八)

      今天我阅读了《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第三章第一节——文本教学解读要遵循的原则。

      一、基于课标理念

      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把握课标要求:要了解学科思想与方法要求;要明确学科年段阅读目标的要求;要掌握先进阅读理念。

      二、采用新的视角

      1.主体对话理论

      从文本解读本质属性上讲,文本解读是主体间性的对话,是主体间性的一种寻求心灵交流的活动,是读者与文本双向运动的一种解读反应过程。

      2.个性化阅读理念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的差异,必然产生个性化阅读。教师自身也要形成个性化的解读,不唯资料,不唯教材,提倡独立的阅读。而起始点就是裸眼素读,在素读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3.批判性阅读理论

      批判性阅读并不是对作品进行批判地阅读,而是师生站着阅读(而非“跪着读书”),与作品平等对话,发现其精妙之处,同时也评价其不足之处,是一种既欣赏又质疑的阅读方法。从当前的教学解读现状来看,师生在很多时候缺乏这种批判性意识,更多的是迷信与盲从。

      三、把握教材要求

      课文是教学材料与一般的作品不同,它不仅仅是作品,承担着信息和审美功能,还要承担教育教学功能,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单元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在文本教学解读中必须关注这一因素,才能更好的发挥文本的价值功用。

      把握教材体系与编者意图能够明确教学解读的方向。如何来把握这种体系?一是看编排体系,与哪些文本放在一起的;二是看单元提示,对本单元的文本有哪些解读要求;三是看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它也能透露编者的意图。

      【我的思考: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解读时,要关注课标要求和教材要求,同时要形成个性化和批判性的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读书笔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