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5

从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的民间传说《陈靖姑》中,尝试探索心理发展的集体潜意识线索周小东2022年2月11日童话心理分析的代表人物冯·法兰慈(Marie-LouisevonFranz)说:“童话是集体无意识心灵历程中,最纯粹且精简的表现方式。因此在无意识的科学验证工作中,童话的价值远超过其他的素材;童话以最简要、最坦诚开放且最简练的形式代表原型。在此一纯粹的形式中,原型意象提供我们最佳的线索,以了解集体心灵所经历的历程。”她还认为童话在人类心灵里扮演了独特的作用,它的简单、重复恰恰显现出它具备原型的特质——一个无历史时间、无文化空间的原始集体性。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的民间传说《陈靖姑》,则是典型之一。1、《陈靖姑》——神话故事的情节脉络1.许真人(道家)除教陈靖姑法术外,还传授了自保绝技:“咬指抛血,以解厄运”。2.陈靖姑具有善良之心(女性阴性特质):把饭菜送于落难的“骨瘦如柴的老太婆”(观音所扮)(观音具有双重特点:阳性特质-传授保胎救产之术;阴性特质-包容、同情之心)。3.分娩之路、皇宫之路充满着艰辛和大旱气象等……寓意着集体潜意识里波涛翻滚的原始本能,危险还难以控制。4.“三重经典”的故事情节,其一是陈靖姑智斩大蟒蛇(大蟒蛇象征着负性阳性特质,残暴、凶狠、恶毒,典型的负性阿尼姆斯意象);其二是陈靖姑“脱胎祈雨”,不顾个人安危,为民造福之举。结果靖姑的胎儿被长坑鬼吃了(又是典型的负性阿尼姆斯意象出现);其三是陈靖姑大难之际,“咬指抛血”求得许真人的超度而成仙(难产寓意着自我与本我,超我与本我的矛盾)。5.陈靖姑智斩大蟒蛇、“脱胎祈雨”和超度成仙,寓意着成长中的自我与超我的不断成熟与完善。6.神话的结局是当地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把陈靖姑当神供奉或为其建庙。这与西方通话的结尾:从此以后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社会祥和的结果是类同的。只不过西方强调的是个人,东方是集体居多。《陈靖姑》的结尾象征着个体心理走向成熟,但并没有突破集体潜意识的土壤孕育。二、转译1.集体潜意识的深渊荣格认为个人内心对社会细节方面的个性化反映有其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之一,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烙印。集体潜意识的个性化,并不是缩小版的个体潜意识翻版,但仍然有一定的分析线路。童话世界中公认的“森林”、“海洋”、“沙漠”、“黑暗的苍穹”、“幽暗的小路”等与《陈靖姑》神话中的“地狱”、“山林”、“皇宫”、“荒凉的郊外”等,看来是一脉相承的。仅从这一点来看,集体潜意识的文化传承差异并不显著。个体心理的成长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适合性土壤(集体潜意识)的存在。《陈靖姑》的神话演绎了“个体化”之路,是如何在潜意识里逐渐走出来,如何成熟的。先从修行获取“真经”开始“下山”,到给“隐居”山林的哥哥送饭,再为“众多受难待产”的妇女接生,再去“广袤大地”斩蛇除妖,最后还为“苍天”祈雨等等,无不是在混沌的、茫茫的、无尽无际的空域(集体潜意识)里挣扎或奋斗!剔除内容,只留骨架而言,这个神话与流传于古希腊的神话有殊途同归的意思,不同之处仅在于使用的象征符号存在差异。2.个人心理成长之路的转归童话以陈靖姑,观世音,36女将,72女徒等交代为起始,完全没有男性(阳性)要素的存在,说明青春期前的心理孕育几乎压抑了所有性的成长萌动,也暗示着个人的成长之路上必然会遭遇成长之痛,也可以称之为蜕变。陈靖姑在学成返途后每天为在山里学道的哥哥送饭,提示其心理成长的萌芽。而后续陈靖姑的“斩蛇镇鬼”,恰好是其成长中的转折点。“大而长的蟒蛇”、“长坑鬼”均暗含有阳性特征,这为成长提供了催化剂样的作用。集体潜意识的意识化过程被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所修饰,陈靖姑被封为天仙圣母、天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