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成为幸福的职业人

开学在即,我们教师队伍又将迎来一群年轻、富有朝气的小伙伴。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将以怎样的状态进入新的角色?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岁月他们将怎样度过?未知的结果才会更加充满期待……

工作即事业

最近的两部职场剧撕裂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职场梦想:一部是《我在他乡挺好的》,女儿推荐的,大概她正好刚刚拿到工作offer,对这类题材比较感兴趣吧,但国外看不到所以安排我看完之后讲给她听。我看了不到两集,感觉到的是满满的不适。弃剧之后,我对女儿说“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欣赏不了,无论结局如何,我都不打算追下去了,这部剧充分夸大年轻人的职场挫折,确实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容易被过渡解读。”第二部是正在进行的《理想之城》,“娘娘”褪下盛装变身职场新人,应该算是励志剧,相信结局会很圆满,否则年轻人真的是不敢涉足职场了。

教师的职场氛围相对而言要简单、纯粹一些,无论是以怎样的初心,既然能够进入到这个行业,在当下就业态势下,仍然是一件幸运的事。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是“鸡肋”一样的存在,有人说教师这个行业是“铁饭碗”……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究竟“幸”与“不幸”?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希望每一位青年教师在入职第一天就将这三种品质植入基因,成就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任何一种职业,其幸福感,大多源于出类拔萃的职业素养和应对自如的专业能力。

No. 01 有目标追求

明代大儒王阳明有言:“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目标决定方向。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马整天在外面拉货运粮,驴不停地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去取经,17年后,重新回到磨坊与驴朋友相见。老马谈起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驴子大感惊奇,它不禁惊叹道:“你见得可真多啊!那么难行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老马说:“朋友,实际上,我和你走过的路大体上是相等的,当我一路西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有停。不同的是在玄奘大师的指点下,我找到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最终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只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片狭隘的天地。”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之间差的不是目标,二是一个“马”和“驴”,好吧,磨坊里的驴和张果老的驴、老子的驴应该也不能同日而语。有时候,职场人的差距不是天赋,而是目标、眼界。

职场新人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

就像我们的教学目标一样,职业发展的目标也需要是可达成、可观测、可评价的。托尔斯泰说过“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无论多长时效的目标 ,“每天读书30分钟(10-15页)”的目标要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目标更容易观测到;“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成澄清一个问题”要比“每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更容易达成;“每周听一节师傅的课或者请师傅听我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比“经常听师傅的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评价。

个人目标要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环境相适应。习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青年人在确立自己的目标之前,一定要了解当下国家、政府、教育部门关于教育的政策,对教师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从大环境中寻找个人发展机遇和平台。

个人目标要与自身实际高度契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现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认识自己”。如何准确认识自我,有两个途径,一是自我觉察,二是他人评价。对于大多数而言,“自我觉察”能力需要终其一生的修炼也未必能达成,更多地是觉察“他人的评价”。从自己的以往学业和实习经历中判断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否能胜任当下的工作?从自己与人交往的经历中判断自己的沟通能力是否能适应与学生、与家长的顺畅沟通?从自己的个性优势判断自己是适合走学科专业之路还是走行政管理之路?从自己以往的学习能力和效果看自己适合走学术研究的专家型教师之路还是适合走敬业守成的经验型教师之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就像生活中的烹饪一样,同样的食材不一样的品相适合做出不同的菜肴,肥一点的羊排适合做烤羊排,不肥的才适合清炖。

入职的第一天起,带着这些思考、带着这些目标走上岗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无的放矢,脚踏实地、从容而来。

No. 02 能持续学习

我想用《论语》中的三句话说说“学习”的道理。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教师的职业属性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习”,所以为师之道在于“学”。且不说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重要性,试问我们自己不爱学习,如何言传身教让学生重视学习?我们自己不会学习,又如何身体力行教会学生学习?学习的对象可以很宽泛:养成阅读的习惯——向专业书籍学;养成观察的习惯——向教育教学现场学;养成谦虚的习惯——向身边同事学……

第二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何学习?向谁学习?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好的现象、好的行为……从正能量中我们也能获取正能量,“择其善者而从之”;坏的现象、坏的行为……从那些负能量中我们要学会反思,引以为戒,“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种一种选择性学习的智慧。

第三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们身边人人皆可学。我记得信息技术课刚刚普及的那几年,新的学科,没有可参考的名师、没有可借鉴的课例,但好在我所在的学校有好几位语文、数学界的名师,于是我“厚着脸皮”坐到她们课堂后面的角落里,语文老师课堂的语言、数学老师课堂的逻辑让我受益匪浅;在我参评优质课、省能手等关键时刻,我“大打感情牌”邀请几位优秀的语文、数学同事走进我的课堂,或许我的真诚打动了她们,她们为我的课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批评。因此、青年教师刚入职时,一定要善于发现学校的“能人”,没有谁能拒绝一个真诚求教的年轻人。

持续学习,才能带来持续的生长。同时,持续学习也是对一个人的耐性和吃苦精神的考验,毕竟学习的快乐感和满足感是学习之后才能获得,持续的学习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人还没有等到享受学习的结果就被辛苦打败了。

No. 03 愿随时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哪“三省”?

第一“省”——“为人谋而不忠乎?”引申到我们的工作中可以是“我今天的工作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何为“忠”?我认为是忠于自己的教育信仰、忠于我们的职业操守、忠于我们的本职工作。如何“忠”?坚定的教育信仰是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信念和情怀,谨慎的职业操守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不敷衍、不拖拉是忠于本职工作的底线但不是上限,一张每日工作清单是有必要的,有的职场新人把“听领导的话、按领导的指示办”作为工作准则,这个初心是不错的,但难免会有责任心和专业性不强的“领导”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指示”,青年人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不懂就问,一个智慧有远见的领导或上级,往往更喜欢那些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见的年轻人,也更愿意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否则都不敢发声,岂不是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不会思考的“应声虫”。

第二“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引申到工作环境中可以是“我是否主动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职场人来说,至少1/3的人生是在工作时间度过的,因此,积极的人际关系、融洽团队氛围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是氛围的营造者,作为职场新人,和同事积极、得体地打招呼是最基本的职场礼仪,每天早10分钟到办公室是积极的新人态度,主动承担团队中力所能及的事务性工作是融入团队的有效途径。有的职场新人会受不良因素影响,工作挑肥拣瘦、斤斤计较,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这些自作聪明、投机取巧的行为是新人的大忌。

第三“省”——“传不习乎?”引申到当下可以转化为“我今天的学习有收获吗?”前面说过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学习也是贯穿工作和生活始终的。除了工作清单之外,青年教师也同样需要一个问题清单、一个学习清单。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新入职的教师会面临很多问题,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最初的一年,尤其是第一个月基本上是蒙圈状态,养成清单思维,让自己快速从琐碎、繁杂的日常中抽丝剥茧地理出线条来,有针对性地学习,不断积累教育教学智慧。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晚饭时、沐浴时、睡觉前,在头脑中复盘一天的工作,梳理一天的收获,一个能愿随时复盘反思的青年教师,未来可期。

完成此文的同时其实正在烤一只羊排的,现在,羊排烤好了,差不多可以结尾了。


美食有道

一个好的厨师是抱着对食材的敬畏之心烹制菜肴的,根据食材的特性和确定烹制目标,根据目标用心处理食材、选择最合适而不是最多的调料,处理的过程中根据食材的不断变化随时调整烹制的火候和配料,品尝之后琢磨是否在下次进行一些改进让菜肴更入佳境。

希望每一位青年教师也能对教育秉持敬畏之心,把工作作为一生的事业,用心、用情对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如何成为幸福的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