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的阴谋上位论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资治通鉴》。

陈慕的第2篇原创文

本文1301字,阅时间约2分钟

大家好,我是陈慕,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公众号:陈慕读历史。让我们一起在《资治通鉴》里,探寻当下与未来。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一 威烈王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译文

赵姓家族族长(简子)赵鞅有两个儿子,长子赵伯鲁,幼子赵无恤。赵鞅要决定继承人时,不知道哪个儿子较好,于是在两块竹简上刻下一段普通训诫的话,交给他们研读收藏,吩咐说:“要切记在心。”三年之后,再问他们,赵伯鲁张口结舌,忘了个净光,而且连竹简也弄掉了。赵无恤却背诵如流,问他要竹简,立刻从袖子里掏出来(古人宽衣大袖)。于是,老爹赵鞅对赵无恤留下深刻印象,指定他当继承人。

【解析】

对于相对繁琐的文章,我一向会阅读2遍,有的甚至三遍,这个段落,我读了2遍,第一遍大体看了一下,没有太多的感受。

读二遍的时候,我试着把自己当做赵鞅的“儿子”,来聆听赵鞅对我说的话。

一天,赵鞅叫我过来,然后给我一块竹简,然后告诉我,要把竹简的内容记到心里面。于是我随口便答应了。

按照我的性子,我估计我回去之后,我会打开竹简认真看一下,毕竟“我的父亲”亲自交代给我的事情,对吧!而且我也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内容,要我记到心里面去!

打开后,发现原来是一段训诫,出于承诺的回应,我花了段时间认真研读背诵,之后便做其他事情了,毕竟该背也背了,总不能天天看这个对吧。

三年过后,赵鞅叫我过去,问我之前给你的那段文章,还记得多少。

那时,我顿时愣住了,三年了,你问我,假如是三天,你问我,我绝对背给你听,可是三年后,你问我,我怎么记得住啊,最多能回忆几句。

但是这时赵无恤却背诵如流,我觉得有这几种可能:

第一种:赵无恤是记忆天才,这样背诵如流确实可能。

第二种:有人提醒了,最近可能要考验他,或者有人提醒他,必须时时记得这篇文章。

第三种:他安排人监控了他父亲。

假如赵无恤只是背诵如流,我还不好确认是那种,但是当赵鞅问他要竹简的时候,他立马就掏出来了。

这个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了,因为古代的竹简是很重的。

一篇文章的竹简就算没有图片中的那么长,但也不会太短,赵无恤能立马掏出竹简来,除非他天天带着竹简,但是这么重的竹简,谁会天天带着呢?

这样一看,第二种猜想就有很大可能性了,应该是他父亲身边比较重要的人得到了近期要考验的消息,然后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无恤,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至于为什么提醒赵无恤,没有提醒赵伯鲁,那应该就是家族之间的利益纠葛了,毕竟一个族长的位置带来的利益可是不小的,那个人应该和赵无恤之间达成了共识!

至此幼子赵无恤成为了下一任族长!

好啦,关于这段的解读就到这里,最后说明一下,所有的观点仅供个人参考,觉得好的,可以点个赞分享一下,觉得不好的,也欢迎大家私信交流一下。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可能感兴趣的:(赵无恤的阴谋上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