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教育教授,美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他强调美术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认为应当通过适当的媒介材料和主题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出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来设计课程,出版了多部关于艺术教育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美国教育力量的代表,他的工具论美术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和西方乃至全球的许多艺术教育家。
书籍荐语:
这本书号称是专门为父母量身打造的书籍,同时也是从事美术教育、幼师等和儿童艺术创作有关的各个行业人员的必备手册,非常实用。
里面用了很多例子和对比的手法,阐释了孩子的艺术创作与个性成长之间的联系。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作品,以及艺术创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帮助孩子进行艺术创作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很落地的建议和指导。
书籍重点:
1、对“幸福”“创造性”“艺术的意义”的深入剖析。
2、不同年龄段会出现的现象以及原因
3、遇到常见问题的解答
作者的逻辑也是非常严谨的,他的写作思路是:在对核心基本概念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在进行普遍性问题和阶段性具体问题的解答
核心观点:
幸福
从一个极端的例子开始对比,引发对幸福的思考,探讨影响幸福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有的孩子守着一堆玩具,却不知所措;有的孩子一个小木块也能如痴如醉。
幸福并不取决于外在因素。那它取决于什么呢?
取决于父母对孩子需求的解读。
因为孩子的“外在”愿望的满足和其内在的需求满足没有必然联系。
也就是说我们要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该行为背后的本质。
比如:孩子哭闹要玩具,背后可能是渴望家长的关注和陪伴。如果我们这时把玩具丢过去,依旧没有满足他渴望关注的内心,玩具也只会增加不安,兴趣也很快就消失。继续陷入焦虑,开始“哭闹”
所以,为孩子清除所有障碍,无限的满足愿望范儿会让孩子失去寻求幸福的满足感;而忽视孩子的真正需求也会导致孩子焦虑不安。
焦虑不安的原因,是注意力无法集中造成的。
注意力无法集中,又是因为对事物失去兴趣。
通常在对事物的体验中,视觉、触觉等和想象力的运用越多,就越会激发我们的兴趣。
所以,要让孩子感到幸福,就要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注重培养孩子的五感,这样就能在成长中越来越感到幸福,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自主的享受发现和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
创造性
孩子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为了画一张画,而是在画他对事物的认知、他和事物的情感关系。
前期涂鸦是在感受身体动作和外界产生的关系,也是基于此,“填色本的问题”“干净整齐的问题”就不再成为困扰大家的问题了
10岁以前的绘画,更多的是在表达他对事物的情感关系,而不是客观描绘。“不成比例”“空间关系”“画的不像”这些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所以自由的创作是孩子内心对事物的情绪表达,和不良情绪的化解。这种表达也同时促进他不断完善着他的敏感度,让他更加自信,更多想法,从而更有创造性。
孩子创作作品的过程是自我探索和独立意识培养的时机,最后呈现的画面结果是作为内心状态的反应。成年人也不应用自己的观点来评判孩子
艺术的意义
所以艺术的意义由以上两个概念引出
艺术帮助并且反应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成长,也是个性成长的记录。
它能很好的平衡智力和情感,是孩子的好伙伴。
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力
“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力”
等同于:
“如何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提高孩子的灵活性以及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更确切的说,等同于:
“如何让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所有艺术创作的前提都是以各种体验为基础的,否则就不可能有艺术创作。这些基础性体验随处可见,抓住它们,增强对它们的敏感度,并充分利用它们是孩子和艺术家特有的本领,培养这些能力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对父母而言,需要谨记两件事情。
一是理解或者感受到孩子的需求。
二是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
孩子的需求会因为年龄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一个三岁孩子的需求不同于十岁的孩子,两个十岁的孩子,因其发育不同,其需求也必然有所不同。
在儿童作品中,还有比单纯的漂亮,外形更有趣的东西,一个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的人,其作品不仅令人着迷,其表达能力,也对他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请不要把自己对漂亮的理解家强加给孩子。孩子的作品也不需要以外在的效果来取悦成人,通过艺术创作,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情呢。
所以无论你在做什么,只要能鼓励孩子积极的运用他的眼睛、耳朵、手指,甚至整个身体去感受世界,都会丰富他的体验并有益于艺术创作。
如何引导?
良好的引导方式应该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表现的东西
1、以“孩子”为本
引导孩子,而不是引导一张按照自己想象发展的画;强加只会让孩子更紧张、更没有安全感。
2、以“唤醒体验”为本
语言以引导他曾经经历过的感受为重点,引导感受性的语言,而不是“指挥”完成动作
“今天你在幼儿园玩儿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很开心?”
而不是
“今天你去了幼儿园,我们把长方形的教室画出来”
如果人物服装动作单一,我们可以引导“你画的是夏天的衣服吗?外面天气如果是和现在一样很冷,你会不会冻坏了,如果冬天来了,你最喜欢穿哪件衣服呢?
而不是“你不要再画一样的衣服了,能不能画不同的衣服?画一个羽绒服吧。
结语
《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
这本书的精华就是这个书名,
虽然户口本上这是你的孩子,
但是艺术是他的艺术,
与成年人无关
更深来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他自己,
有独立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