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社会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靠谱”的人反而很成功,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我的父母是非常勤奋正派、踏实和专业的老知识分子,他们与命运奋斗了一生,即使经过了文革、房价上涨、病痛……他们那种带着老一辈人天然的正派和热情,依然让他们活得顽强又乐观。

对他们冲击最大的并不是时代的大事,而是生活中他们没法理解的不公平——他们没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一个“无所事事”的朋友通过投资房产,轻松赚到了他们成千倍工资的钱?为什么今天在他们看起来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靠谱”的一些人,会活得那么不错?他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深深地受到了冲击。

如果社会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今天我们该相信什么?我们怎样给孩子解释努力就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不断成长和努力?

我还经常看到这样的年轻人,也许你就是其中一个——他们家庭条件不错,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但是依然非常非常努力,他们挑工作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学到东西,要不就是做点儿有意思的事,实在不行也要有一群好玩的人,钱倒是其次。他们迫切希望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理解自己的可能性,不辜负自己的好青春。

但他们也会很沮丧的发现,即使尝试了网上说的各种努力方法,自己似乎好像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牛人”。

即使每天进步1%,也没有像励志公式上说的那样一年增长37.8倍;

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

刻意练习1万小时,会进入心流,持续突破,但未必能成为公认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

年龄越大,他们好像距离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越远。他们与那些真正的高手的距离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东西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

其实,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种内在的丰盛。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个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原子”,个性化部分不多。更重要的是抓住趋势、利用规律、达到外在的社会成功。这两个角度如此不同,解释起来答案就不一样,比如房价问题。心理学告诉你“房子并不代表安全感”,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是“如何利用杠杆和趋势投资房产”。这两个角度都有自己的好处,但是如果你通过个人的角度希望达到社会的成功,这中间就缺一块拼图,你不得不承认。

就和游泳一样——会游的人很省劲,不会游的人即使身体强健,也游得很累。这就是对于水的理解不同,“水性”的不同。

而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有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突然上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调用的资源和身价都完全不同。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时代也是有水性的——有些人深刻理解时代的水性,能顺着大潮去很远的地方;有些人则不理解社会和时代的水性,搞不好还会淹死自己。而大部分人也许懂个人成长、心理发展,或者熟谙社会和商业规则,但恰恰缺少了结合这两部分的一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社会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靠谱”的人反而很成功,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