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湘西(十)——文昌阁小学

结束芷江行程,距预定返程时间尚有空隙,与周君落宿凤凰古城。

国庆长假期后的凤凰有些冷清,却是一年中少有的舒适环境。

在古城小巷漫步,无意中发现一个小学废墟,问当地人这里是不是曾经的凤凰小学?

答:是。

问:旧址上是否有沈从文捐赠的图书馆?

答:好像没有,只是知道有一个邵逸夫捐赠的房子。

当地人好心提醒:你找的是不是文昌阁小学?这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张冠李戴。既然如此,何不到文昌阁小学看看?


邵逸夫先生捐资修建的设施消失在瓦砾中。 (周君 图片)


深藏在老街巷中的文昌阁小学。

建于清朝末年(1905年)的文昌阁小学位于凤凰古城城南的岩脑坡,依山而建的校园新旧建筑混合在一起,亭台楼榭和参天古树透出这个有着百年历史小学的底蕴。拾级而上,在学校最深处看到一座“藏书楼”,它是1982年沈从文第三次返乡后捐资兴建,可惜门窗紧闭,看不到室内详情。


文昌阁小学亭台楼榭、古树参天。

相对于落成不久的“谭德森纪念图书馆”,沈从文四十年前捐建的藏书楼显得寒酸,但是从镌刻在影壁上的“沈从文自我评述”、挺拔的楠木古树,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感觉到这位中国文豪为母校留下的精神财富。


就读文昌阁小学是孩子们的骄傲。

与学校教工交谈,得知这家学校有六个年级、三千余名学生,颇为惊叹。几天后与湘西朋友谈及此事,他说不足为奇,现在湘西各个县小学人数都很多,农民们为了后代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将子女送到镇或县的小学读书,有财力者甚至送到省会长沙。

由此想到四川广元宝轮镇苟村的范家小学。这间生源有限的农村小学一个班(也可以说是一个年级)最多七八个人,采用项目式教学,老师经常带孩子做实地调查,上山采蘑菇、拾柴,看水电站如何发电。孩子们各具特点的天资得以发现。曾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康健说:“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最好的学校一定在农村,是小规模学校”。

的确,范家小学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不过依我在湘西所见,那应当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需要一个尽职尽责的好校长和一批热心于教育富于爱心的好老师。此外,还需要家长们的充分理解。


这所位于湘西大山中的小学三个年级加在一起只有七个学生。

目前政府为了乡村教育制定了若干鼓励年轻教师下乡的政策,无奈在时下的社会风气下,其中一些教师以敷衍的方式“熬过”那硬性的服务年限。政府的钱用了不少,成效却存疑。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入湘西(十)——文昌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