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为什么这么说
16号被困郑州,至今一直在宾馆,吃喝基本也是泡面,香肠,水等。
虽然有在学习,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什么现象呢,就是我在被动的环境下,学习吸收的能力随然很一般,总想逃避这个状态,非常不喜欢,而且静不下心来。
我开始使着去找原因,不管是逃避的状态还是静不下心,不喜欢,背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情绪。
在进化心理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一开始进化出的情绪是对我们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到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大脑预测到某些事情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时,杏仁核就会被激活。
它会忠实地记录下当时的情景、线索和感受,把这些信息打包到一起,存储起来,并给它一个名字,叫做威胁信息。
然后,杏仁核会驱使大脑不断地扫描周围的环境,获取环境中的信息。
一旦它发现环境中存在着跟“威胁信息”相似的线索时,他就会立刻活跃起来,向大脑发送一个信号:危险!当心!
接下来,杏仁核会接管我们的大脑,调控身体快速分泌激素,进入“战或逃”的反应状态——要么鼓起勇气去战胜威胁,要么立即逃跑。
人脑正是以此高效地应对环境的威胁和挑战!
隔离状态下,没得逃,而且不知道怎么去战胜这个环境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个新的现象、焦虑、不舒服、甚至会有压力。
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我们有一组核心调节网络的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系统起源于大脑较低层区,伸展遍及整个大脑。
这些大脑中调节网络的神经系统会协同工作,使我们在面对各种压力源的时候能够继续保持自我调节的能力。
有的人能够很好的应对焦虑,压力等情况,而有的人确应对不了这种状况,为什么会这样。
这和我们婴儿时期被父母照顾的方式有关!
婴儿时期父母是充满爱意并细心呵护的照顾,会使这种感觉与快乐的记忆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如果你父母是一个细心、体贴和积极回应的照顾者,就能帮助婴儿把促进大脑发育的最重要部分强强连接,为婴儿的健康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亲密互动的体验构成了婴儿对人类的世界观。
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八岁看老,这可能就是其中原因之一吧。
一个始终如一的、温柔而有爱心的父母会帮助婴儿建立一种内在信念:他人是可信赖的、有安全感的、充满关怀的。
这是一种卓越而强大的世界观,我们都知道,与他人的连接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和调节良好的感觉。
它会促使我们与老师、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带来越来越积极的互动关系,丰富我们的内在体验目录。
大脑是创造意义的机器,总是努力去理解世界。如果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人都是好的”,那我们就会从他人身上发现期望中的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投射这种期望,从而真正激发出他人好的一面。
我们的世界观会内化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投射我们的期望,最终得到我们期望的结果。
如果是那些不堪重负、身心俱疲、自身处于失调状态的父母,很难像婴儿期望的那样,耐心地去调节孩子的状态,帮他们恢复平衡。
这就会影响孩子大脑中一个叫做“应激反应系统”的发育。如果婴儿因为饥饿、寒冷和恐惧发出求助信号,而照顾婴儿的人却因为在忙其他事情,无法及时对婴儿做出回应。
那么婴儿的应激反应系统就会以长期持续和不可预见的模式被激活,逐渐发生调节紊乱,导致一些重要系统的敏感化。
可是我们在面对威胁的时候,依旧要保持自己的平衡。
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个潜在的威胁上面,关闭不必要的意识活动。
时间这个时候仿佛停滞了,心率会加快,人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到血液中。肾上腺素给你一股强大的力量,并在体内产生许多其他的变化。
这个时候,由于我们年龄太小,我们就会封闭我们自己,压抑我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来换来内心的平静。
我们会退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在那里我们感受不到威胁,那里是安全的、自由的、可控制的。
我们也会慢慢地发现,我们开始不断地顺从他人的要求,使自己变成一个取悦者,我们开始压抑自己的想法。
为的就是避免冲突,为的就是逃离威胁,为的就是确保与我们互动的人能够感到满意从而让自己不产生过分地压力,保护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依旧按部就班,不敢尝试与外界的碰撞,因为我们从未得到过坚定的认可和需要!
可是,这又不是我们的错!
我们的大脑在你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已经刻下了痕迹。
《未完待续》
我是家诚,爱思考,爱写作,在以后的日子里,依然会用文字与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