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季节-长夏

我想,如果不是涉及到中医或者古书类的朋友,应该很少听到“长夏”这个词吧,更不会知道,其实它是一个隐藏的季节。

说来话长,对于长夏是存在的,但是对于划分,还是有几个说法的。其中《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据此有人提出:长夏分主四季的最后18日。

另一说法则是,古人用十月历法将一年平均分成五季,每季时间相等。按一年360天计,则每季有72日,其中也将长夏单独分为一个季节,一年五季配五行。

而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用二十四节气标注法明确指出了长夏的时段:“五脏应四时,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处暑)相通应。”

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同时也对应生、长、化、收、藏五化。四时若没有长夏的“化”,然而草木虽然繁荣,却不能结成果实,秋天便颗粒无收,也没有冬天收藏这一说了,可见,长夏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季对应人体五脏,脾主长夏,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则生机可得。人体后天的生存全靠脾胃得以实现,想想吃不下东西,或者吃下不能消化吸收,输送不出营养,人哪里还能生存呢?所以长夏为脾所主,所以脾的正常功能得以实现,就需要在长夏之季养脾摄生。

长夏之季暑湿盛行,极易伤及人体阳气。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重浊黏滞。

针对长夏之湿,中医认为此时应做到两防原则:一,防湿。应避免与潮湿之气接触,保持机体干洁。二,防暑防凉。暑在此时多夹杂湿邪袭人,以致人体中暑、冒暑,此时应避免高温、高热;寒温有度,切勿因贪凉而感邪。在临床上,常以藿香、佩兰、鸡内金、山楂、苍术、厚朴等化湿健脾;以荷叶、西瓜等清暑热。


图片by澄澄酱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藏的季节-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