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剂良药,让你根治对孩子的吼叫!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排名,这个排名是《让你最痛苦的一件事》,陪孩子写作业高居榜首,远远超过了其他的选项。

邻居家的小孩月月上二年级了,几乎每晚都能听到她妈妈歇斯底里的喊叫声“都给你讲几遍了,怎么还不会做”“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你怎么这么笨,答案都告诉你了,还写不对......"

我相信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甚至于在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我相信为人父母,初心一定是好的,一定不愿意吼叫,甚至打骂孩子。只是在那个场景之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吼叫会带来的后果

有一次带着女儿在邻居家玩,月月拿过来了一幅画。画上有一个体型巨大的怪兽,有着满头爆炸式的红头发,手张扬舞爪的挥动着臂膀。我问他画的是什么呀,她告诉我那是生气时的妈妈。这深深震惊了我,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这大概就是父母冲孩子发火时,孩子感受到的模样吧。

当我们大吼大叫时,深深爱着我们,把我们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见我们失去控制,怒火连天,一定会满心恐惧,被惊呆住。如果孩子长期遭受吼叫,会形成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甚至还会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我相信父母吼叫孩子,肯定是希望孩子改正,变得更好,但事实上,吼叫唯一不可能收获的就是爱与改正的动力。

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是什么呢?

第一个办法,首先你要学会追踪和记录。你的吼叫,每次你有了吼叫的情绪之后,把它记下来,那么这种追踪和记录是有效降低吼叫频率的一个办法。

那我知道,很多家庭父母没有这个习惯,我们连账都不记。既然你不想记的话没关系,你只要提醒自己说,我今天又吼叫了,有觉知,其实也就不错了。

那么接下来第二步,你要建立自我同情。建立自我同情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很多人建立同情的办法是,我是被逼的,我今天这样骂他,是因为他把我逼急了,要不是我这个生活这么艰难,我也不至于这样……这都是找借口。

你发现当你找借口的时候,你下才会这样吼叫。建立自我同情是理解自己。首先的前提是承认自己错了。我今天又对孩子吼叫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的压力可能太大了,我现在需要放松一下。这是可以的。

你需要找到自己去改进的路径,而不是需要找到一个自己发脾气的借口。能够理解这两个的区别吗?找到一个发脾气的借口,你没有任何行动。而找到一个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的原因,并且告诉自己下一步我打算怎么做,这才有行动的方向。所以只有你能够建立自我的同情,你才有可能能够改进吼叫的频率。

那么如果你不吼叫的话,应该怎么办呢?当你吼叫准备发生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一股火从后脑勺碰冲上来,眼看就要发飙了,在这一刻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叫ABCDE。

大家以为是那个认知疗法是吗?ABCDE,不是。这个是另外一个ABCDE,这个ABCDE是专门对治吼叫的方法。

A叫作Ask。首先自问是什么触发了我这么生气,你还记得吗?有那个触发的扳机,然后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的这个想法是怎么样不断延伸出来?我们会有很多延伸的想法。当你能够进行自问的时候,开始冷静了。

第二步,叫作Breath,就是呼吸。先让自己深呼吸一下,先自问,然后深呼吸。

第三步,叫Calm yourself。就是让你自己平静。首先平静自我。

平静了自我以后,第四步叫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决定你的孩子需要些什么。这时候,你要确定说孩子,这时候这么闹,孩子不听话,他此刻最需要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我的理解和关爱,还是我帮他一块儿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他需要我能够尊重他的意见?确定孩子的需要。

最后一步叫作同理心。Empathize.就是你要能够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跟对方进行沟通。

这是ABCDE,记住了吗?ABCDE重复一遍,A是Ask,就是自问,问问自己此刻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突然这么生气?然后第二步,Breath呼吸。然后第三步,冷静下来,让自己冷静。第四步,去了解对方的需求。有没有想起《非暴力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第五步使用同理心来跟孩子做沟通。

管教孩子的4C法则。

什么叫4C法则?4C法则是4个用C开头的字母所构成的教育方法。

第一个叫作沟通。在沟通这一步,你就会发现很多父母做的是有问题的,你比如说很多家长会这样说,“你给我老实一点,你乖一点,你听话……”你注意我说这几句话,孩子能不能听得懂?听不懂。

因为你所给出的指示都是含混的,指示都是一种大方向,都是一种感觉,对吗?所以在沟通的时候,你首先要学会表达,要简短,具体和简单。比如说,不要打妹妹。停止,现在不能吃了,去把手洗了。这是非常简洁、简单的指挥,这种指挥孩子才能够听得懂。

然后如果孩子不照做的话,你可以解释,并且示范,告诉他,然后就这样做,这就叫作和平,这就叫作一块儿好好玩,这才是好好玩。所以如果你简单地跟他讲说,跟妹妹好好玩,你注意点儿,他不知道要注意些什么。

然后使用鼓励性的言辞,多发挥我和你这两个词的力量。经常跟孩子讲说,你要去做什么?或者我要求你怎么怎么样,把话说清楚,这是第一条,沟通。

第二个叫选择。我们经常会要求父母给出孩子选择,但你注意看这样是不是选择了。在游乐场里边,你希望孩子跟你回家,然后孩子不走,这时候你说给你两个选择,要么现在跟我走,要么我自己走。

你注意这是有选择吗?不是。这第二个选择是不可能的,第二个选择是妈妈自己走了,把孩子扔在游乐场,这怎么可能呢?这是威胁。这不是真的选择。所以,当我要求大家给出孩子选择的时候,你要真的给出他选择。

好,现在可以跟妈妈一块儿回家,或者咱们去那边吃一根冰激凌,然后咱们一块儿回家,你觉得好不好?这是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现在就离开这个游乐场,然后回家。第二个选择是现在去吃冰激淋,然后回家。或者现在你可以去洗澡,或者你看15分钟把这集电视剧看完,咱们去洗澡,这才叫有选择。是你真心给到孩子两个选择,而不是说要么现在洗澡,要么一辈子都别洗,这种词不是选择,这种词,完全是威胁。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威胁来替代选择,要小心,孩子会觉得很痛苦,因为孩子能够感觉到那种被迫的压力,你知道吗?当父母威胁要离开,或者不要理他,或者再也不要干什么的时候,孩子是最痛苦的。所以,给出真正的选择来。

第二个就是不要随便说行吗好吗,比如说这件事没得商量,那就不要再问他说好不好。比如说,我们十分钟以后,关电视,行吗?当你把这个行吗一说出来,孩子又跟你讨论,说我哎呀,我再看一集吧,我再看两集好吗?我待会儿再看,这几集好久都没看过了,他磨磨唧唧的,你会觉得不高兴,所以你可以很坚定地告诉他,说还可以再看10分钟,10分钟以后,关电视。把那个行吗去掉。

当你没有给对方选择空间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地去征求对方的意见。因为你是监护人,你是那个定基调的人。当你告诉对方说要这么做的时候,你要告诉他,这是妈妈的选择。妈妈现在决定了要这样做了,不要拖泥带水。所以,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办法,叫作选择的办法。

第三个是结果。结果就是你要制定一个家庭的规则。就是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这个规划和结果,然后要跟孩子一块儿来回顾,跟全家人来回顾我们上次做的这个决定,后来的结果怎么样。然后,要能让孩子对他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看到,如果这个事这样做了,那么结果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然后最后一个是连接,我觉得这一条被很多家长会忽略掉。什么是连接呢?就是你要跟孩子创造一对一的时间。如果你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时候,你需要单独跟一个孩子经常相处。这样的话,能够让这个孩子感受到妈妈给他的爱。

无论是老大还是老二,还是老三,你要单独地跟他们相处,建立一对一的连接。甚至不是父母一起跟他,而是妈妈一个人跟他或者父亲一个人跟他,这都是一对一的连接。在这个时候,你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感受。有时候化解孩子大喊大叫,就需要你关注他一下就好了。

我记得这里边有一个画面,就是有兄弟两个人一直在那儿玩,一直在玩,然后该到了睡觉的时间,妈妈去叫他。往常的方式就是妈妈会吼说,快点去睡觉,你看你把弟弟带成什么样了!这样吼,你这样吼他,他们俩真的笑,然后玩,玩得更厉害,然后不愿意去睡。

后来这个妈妈就换了一个方法,她说关注,既然你说关注他很重要,她就坐在旁边,陪他们看,他们玩,然后两个孩子一看妈妈没有叫他们去睡觉,然后在那儿陪着,看他们玩。孩子也很高兴,钻到妈妈怀里边来,给孩子给妈妈看,说妈妈,你看这个是什么叫半天。然后妈妈很耐心地看他们3分钟。

注意,这3分钟对孩子很重要。妈妈也能够有耐心盯着他们看3分钟,看他们怎么玩,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你知道吗,孩子特别喜欢我们关注他们。

孩子经常会做很多很奇怪的事,其实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所以,当你能够关注他们3分钟的时候,他们真的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然后这时候,妈妈用非常坚定而柔和的声音说,好吧,再玩5分钟,咱们去睡觉咯。然后两个小孩很听话地结束了玩耍之后去睡觉。这就是建立连接的力量。当你让孩子感受到你和他之间的关注,一对一的连接的时候,孩子爱了你,他才会喜欢听你的话,这才是人和人之间的根本。

为人父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99%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剂良药,让你根治对孩子的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