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境界

网图

爱茶的人,但凡是真爱,不会不知道唐代的卢仝。这位老先生写了一首喝茶诗,写出了一种境界,把喝茶的个中韵味写得是淋漓尽致。这首诗叫《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描述了卢老先生午间小寐之际,朋友差人送来新茶,虽惊了他的美梦,却也唤醒了他体内的茶虫。泡上茶连喝七碗,喝出了羽化升仙的感觉。

全诗最精彩、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中间“七碗茶”那一段———所以后来也有人把这首诗叫做《七碗茶》。来看看七碗茶它是怎么喝的,喝出了什么样的感觉?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下肚,一点点浸润,一层层递进,一步步深化,从最初较浅的“润喉”到后来“升仙”,从味觉触觉到感觉,从物化可知到精神体悟,从口舌开始逐渐深入肌骨血液最后灵魂,甚至恍惚的喊出“吃不得也”,那一种通透,那一种通灵,羡煞有心之人,惊艳世俗之众。

喝茶喝出这种境界。唯有卢仝。后世爱茶者,包括东坡先生在内,莫不惊其为天人。卢仝也就凭此一诗,奠定了在茶界无人可撼的至高地位。

关键的是,卢仝以隐士谪仙之态示于世,却无时不心系苍生。在这首诗的最后几句,他向友人发出天问: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难道不是异曲同工吗?又与刚刚离开我们的袁隆平院士”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的朴素愿望难道不是隔数世而相通吗?我想,这大概就是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所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喝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