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皇帝下诏,因河南、河北旱灾,派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慰问赈济。侍御史、宁陵人刘思立上疏,认为:“麦子正在结穗,蚕也将要吐丝,农事正忙,这是派出敕使巡抚,人们都兴奋鼓掌,丢下自己该干的工作,冀望得到朝廷赈济,聚集参迎钦差,妨碍和荒废生产。既然要赈济,就要登记簿册,本来是要安抚他们,反而成了烦扰。希望委托州县赈济,等秋后农闲,再派出使者考核赈济成效。”疏书递上去,崔谧等于是没有出发。
华杉曰:
看问题不要只看到一层,还要看到下一层;不要只看到一步,还要往前再看几步,这就是刘思立的见识了。
5、
五月,吐蕃入寇扶州临河镇,生擒镇将杜孝升,令他写信给松州都督武居寂,劝他投降,杜考升固执不从。吐蕃军撤回,抛下杜孝升而去,杜孝升再次率余众拒守。皇帝下诏,任命杜孝升为游击将军。
6、
秋,八月,改封周王李显为英王,改名为李哲。
7、
命刘仁轨出镇洮河。
冬,十二月二十七日,皇帝下诏,大发兵讨伐吐蕃。
8、
皇帝下诏,认为显庆新礼,很多都没有依照古礼,下令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都依照《周礼》行事。自此礼官更没有依据,每有大礼,都临时撰定。
三年(公元678年)
1、
春,正月四日,百官及蛮夷酋长朝见天后于光顺门。
2、
刘仁轨镇守洮河,每有奏请,多被中书令李敬玄压下,不转给皇上,由此怨恨。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没有将帅之才,想要中伤他,奏言:“西边镇守,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坚决推辞,皇上说:“刘仁轨如果建议我去,我也会亲自去,你怎么能推辞!”
正月十九日,以李敬玄代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兼任检校鄯州都督。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等征发剑南、山南军队前往支援。李孝逸,是李神通之子。
正月二十六日,派左金吾将军曹怀舜等分别前往河南、河北招募猛士,不问出身布衣还是官宦人家。
3、
夏,四月二十二日,赦天下,改来年年号为通乾。
4、
五月七日,皇上前往九成宫。五月十一日,山中下雨,大寒,跟从的士兵有冻死的。
5、
秋,七月,李敬玄上奏,击破吐蕃于龙支。
6、
皇上初即位时,不忍心观看《破阵乐》(思念逝去的父亲而悲伤),下令撤消。七月七日,太常少卿韦万石上奏:“如果长期停止,恐怕就荒废失传了。请从现在开始,在大宴会时演奏。”皇上听从。
7、
九月七日,皇帝车驾回到京师。
8、
皇上将发兵讨伐新罗,侍中张文瓘卧病在家,坐着轿子入宫晋见,进谏说:“如今吐蕃为寇,正发兵西讨;新罗虽说不顺服,但并未侵边境,如果又东征,臣担心公私不堪其弊。”皇上于是停止。九月九日,张文瓘薨逝。
9、
九月十二日,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湖畔,兵败,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彭城僖公刘审礼被吐蕃俘虏。当时刘审礼率前军深入,屯驻在濠所,被吐蕃攻击,李敬玄懦怯,按兵不救。听闻刘审礼战没,狼狈逃走,屯驻在承风岭,挖掘泥沟以自固,吐蕃屯兵于高冈以压逼。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里率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乱,其将跋地设引兵遁去,李敬玄于是收集余众,撤回鄯州。
刘审礼的儿子们把自己捆缚,到宫门前请愿,请入吐蕃赎回父亲;皇帝敕令,允许他的次子刘易从到吐蕃探望。刘易从抵达,刘审礼已经病卒,刘易从昼夜号哭不绝声;吐蕃人也哀悯他,归还刘审礼尸体,刘易从光着脚前行,将父亲尸体背回。
皇上嘉奖黑齿常之的功劳,擢拜为左武卫将军,担任河源军副使。
李敬玄西征时,监察御史、原武娄师德响应招募猛士的诏书从军,战败后,皇帝敕令娄师德收集散亡士兵,军势又振作起来。于是命他出使吐蕃,吐蕃将军论赞婆在赤岭迎接他。娄师德宣导皇上旨意,晓谕以祸福之道,论赞婆非常喜悦,为之数年没有侵犯边境。娄师德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军司马,并兼知营田事(掌管军队屯田工作)。
皇上以吐蕃为忧,召集全部侍臣谋议,有的建议和亲,让人民休养生息;有的建议严设守备,等公私富实,再出兵讨伐;有的想要马上发兵攻击。会议最后竟没有决定,皇帝赐给酒食,将他们遣散。
太学生、宋城人魏元忠上亲启密奏,言御吐蕃之策,认为:“理国之要,在文与武。如今谈文的人则以文辞华丽为首而不涉及治国之经纶,谈武的人呢,则以骑射为先,而不知战争方略,这样能有何益于国家治理呢!所以陆机能写出《辨亡论》,却无法挽回河桥之败(陆机分析东吴灭亡的原因,见解深刻。河桥之败,事见公元303年记载),养由基能射穿七层铠甲,却不能拯救鄢陵的楚军,这是已经有验证的了。古话说:‘人无常俗,政有理乱;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所以选将当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如今朝廷用人,只是取将门子弟及烈士后代,这些都是庸人,岂足当疆场之任!李左车、陈汤、吕蒙、孟观,都出身贫贱而立下殊功,没有听说他们的家族是世代为将也。
“赏罚,是军国之切务,如果有功不赏,有罪不诛,就算是尧、舜,也不能以治理国家。议论的人都说:‘近日征伐,虚有赏格而无事实。’这都是因为小才之吏不知大体,只知道珍惜金钱,担心国库空虚。却不知道如果将士不用命,损失有多大!百姓虽然卑微,但是不可欺罔。岂能悬赏而不守信用,却指望他们立功呢!自从苏定方征辽东,李勣破平壤,赏赐停断不再施行,官爵升迁一直停滞,没听说斩一台郎,戮一令史,以向有功将士谢罪。大非川之败,薛仁贵、郭待封等又不立即诛杀,如果早诛薛仁贵等,则其余诸将岂敢失利于后!臣恐怕吐蕃之平,不是短期所能指望的了。
“又,出师之要,全靠马力。臣建议放开民间养马禁令,让百姓都能畜马;如果官军大举,委托州县长吏以官钱溢价购买,则皆为官有。胡虏就是仗恃马力以为强,如果允许民间养马,则是损彼之强而为中国之利。”
之前禁止百姓养马,所以魏元忠提及。皇上赞赏他的话,召见,令他到中书省上班,朝会时随百官入见。
华杉曰:
凡是给别人钱的事情,皇帝一定要亲自过问,因为掌管录功定赏的文官,一来要显示他的权力,甚至弄权;二来要显示他对国家负责,往往克扣或拖延赏赐。做这样的事,因为他没有把钱装进自己口袋,所以特别理直气壮,而结果是损害国家利益。因为将士们浴血疆场,九死一生的回来,以为能得到英雄般的欢迎,结果呢,还要跟那些文官小吏斤斤计较,搞得毫无尊严,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就低落下去了。
企业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对内对外都有。对内,确定员工的薪酬和奖金,负责的部门和人力资源顾问,很容易以“从公司利益出发”,他比老板还舍不得给钱。并不是他舍不得,是他以为给得越少,他的价值越大。比如有人会跟我说:“某某公司,员工收入低也愿意干!”好像能够不花钱就能让人卖命,就是最好的企业。那企业挣了钱都不愿意跟员工分享,他怎么能是好企业呢?
对外,是对供应商,想方设法拖欠,因为拖欠的钱不用给利息,免费使用。负责付款的人呢,找各种理由设置障碍,弄权并不为谋利,而是为了显示自己对公司负责。而正因为他没有把钱装进口袋里,这种行为的破坏性尤其隐蔽。进一步,由于他有能力阻止供应商拿到货款,也就形成腐败寻租的机会,有的供应商就会向他行贿,在金钱诱惑之下,他也就从为公司负责转向为自己谋利了。
10、
冬,十月二十三日,徐州刺史、密贞王李元晓薨逝。
11、
闰十一月三十日(原文为十一月,根据柏杨考证修改),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薨逝。
12、
十二月,皇帝下诏,停止来年通乾年号,因为反过来读不吉利。
华杉曰:
胡三省注解说,通乾反过来读是“天穷”。现代的普通话反过来读没问题,大概是当时的读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