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奖项,对很多国家及地区的建筑文化起着引领的作用,也体现着人类对自身未来命运的思考。
随着2022年底的接近,各大国际建筑奖项陆续揭晓,我们也自豪地看到中国建筑在其中大放异彩。近年来,走向世界的中国建筑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兼备的全新中国形象正在建筑界树立起来。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在今年斩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建筑,来一起感受一下中国当代设计的文化底蕴和空间魅力。
01
永安上村村民议事中心:贫困山区的创新营造
由英国著名的设计媒体Dezeen主办的Dezeen Awards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年度设计奖项之一,旨在表彰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室内、产品项目,以及杰出的创意机构和个人,能够入围这一奖项,代表了极高的国际水准。
2022年,全球共评选出11个建筑类获奖项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主持设计的学校特色扶贫项目——永安上村村民议事中心荣获最佳市政建筑(Civic Building)奖。
永安上村村民议事中心,是同济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云龙县打造永安示范村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19年5月起历时1 年半建成,该中心依山势而起,长廊跌宕起伏宛若心形,故又被称作“永安之心”。它既是乡村基层组织的议事空间,也兼具村民聚会、举办仪式之功能。
主创袁烽说:“村民们需要的是一座真正从场地内生长出的房子,给他们提供真实的身心庇护。他们非常看重可以进行有一定规模活动的公共空间,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日常闲聊活动,都需要相对开敞的室内外公共空间。”
这座建筑可以称得上是“生于自然,融入自然”,建筑师从低成本建造策略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结合当地工艺,使用由现场附近的红砂岩制成的夯土建造。村民可在廊下交流,在檐下阅读观展,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这里将成为乡村精神记忆的家园。
Dezeen设计奖评审团对中国这一在贫困山区公共空间的创新营造实践给予的评价是:
“这是一个大气的乡村公共建筑,它赞美了当地文化,提升了居民在地文化的生活内涵。这更是以现代方式创造性使用传统材料的绝佳示范案例。”
“将如此雄心勃勃的建筑放在如此偏远的社区中,以前可能没有见过类似的实践,也令人钦佩。这是一座真正能激发灵感的建筑。”
02
坪坦书屋:会“发光”的稻田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设计研究实验室Condition_Lab在湖南大山深处的侗族村庄里建造的坪坦书屋,获得了2022年Dezeen Awards设计大奖年度文化建筑特别推荐奖。
这是一座建在稻田边上,夜里会“发光”的图书馆,为乡村的孩子们而建,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玩耍的地方,是中国乡村图书馆的新范式。
其设计灵感来自于村子里侗族的传统木屋,Condition_Lab利用当地木材和建筑技术聘请当地木匠建造图书馆的结构。坪坦书屋的外立面像是一个巨大的书架,将“干栏式”建筑结构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并融入了侗族公共空间理念。
活态文化遗产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们和侗族村寨重新产生链接,鼓励他们通过直接参与的方式欣赏这宝贵的文化。该设计鼓励孩子们在其中玩捉迷藏等游戏,营造欢乐和幸福的氛围,孩子们觉得,进入这个空间,就好像进入了电子游戏中。
03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匍匐在苍山洱海间的自然建筑
作为建筑师行业协会标杆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lA奖(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被誉为美国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往年的获奖者几乎囊括了我们认识的所有建筑大师,从密斯、赖特、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文丘里、阿尔瓦·阿尔托、盖里、福斯特……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建筑名人堂。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的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是2022年AlA奖的获奖项目之一。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位于大理苍山和洱海之间的古城外,匍匐于大地之上,完美融入当地景观。
该表演艺术中心分为两个剧场:一个室内剧场,它被赋予穴的概念;一个室外剧场,它被赋予巢的概念。设计师以山水交界的地平线为灵感,勾勒出上下分层的建筑外观,用一个编织的大屋顶将室内与室外连接起来,同时屋顶的材质稀疏多孔使得在屋顶下面也可以感受到光线的变化,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界限。
04
竹里:竹内有筑、竹里有院、竹外有田
四川成都崇州的道明竹艺村,是历史悠久的竹编之乡,建筑“竹里”坐落在竹林之中,是一座乡村社区服务中心。
2018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竹里”作为中国对“建设未来乡村”的实践作品展出,在今年,“竹里”斩获AIA International Awards的其他国际类优异奖。
该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一草一木,试图建立当代建筑与自然乡村的对话,一座圆形小青瓦房,被竹林包裹着,与周围竹林、树木,与远山、田野相得益彰。
建筑师把“竹内有筑、竹里有院、竹外有田”的诗意情调转化为图纸上的具象画面,再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构造,最终形成一个关于数字艺术与自然村落融合碰撞的完整作品。
70%轻型预制钢木构支撑起环形青瓦屋面,营造出极具张力的建筑造型,立面借鉴当地竹编手艺,同时辅以通透的曲面玻璃营造出中国园林的意味。
在这里,五位竹编非遗传承人与“新村民”们,开启了一场重塑乡村的艺术实践。
05
大运河上的塔“院”:现代文化遗产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项目大运河上的塔“院”,在今年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2022年NDA设计奖“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类”优胜奖、GFD全球未来设计奖“公共景观建筑类”优胜奖、DNA设计奖“建筑翻新类”荣誉奖、AMP美国建筑大师奖“景观园林类”荣誉奖。
本项目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淮安段)重建的慈云寺国师塔配套塔“院”,引入“院”的概念,划分不规则地块,形成面向运河和码头的开放城市空间,以阁、房、亭、廊等园林要素沿河形成连绵起伏的塔院景观。
06
杭州东信和创园25幢建筑改造:自然生长的“建筑师之家”
浙江绿城匠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项目——“建筑师之家”:杭州东信和创园25幢建筑改造也在2022年荣获多项大奖,包括2022年缪斯设计奖建筑大类的改建类银奖和其他类银奖、伦敦设计奖的建筑大类商业(国际)类银奖、世界设计奖的办公建筑(建成)类亚军。
该项目的前身为东方通信集团的老厂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光一时,但随着时代发展日渐沉寂,建筑外观破败、室内昏暗封闭,设计师秉承绿色节能、引入阳光、融入环境等设计理念,由内而外对建筑进行改造,打造出对内满足建筑师的工作、交流、休憩,对外融入文化创意园区环境的“建筑师之家”。
设计团队从“引入自然、绿色节能与扩大空间”三个方面切入:拆除原本封闭的外墙,并设置落地推拉门与玻璃窗;透过预制框型铝遮阳构件,结合周围树林,建构一个融入环境中的绿色节能建筑;底层下挖增加入口大厅层高,强化公共空间的使用与灵活性,新增的顶层阁楼则创造出私密空间。
07
南昌市鱼尾洲公园:又一个海绵城市典范
由俞孔坚提倡的海绵城市理念,现在已经被全世界认同。俞孔坚领衔的“土人设计”的新项目——南昌市鱼尾洲公园是新的海绵城市典范,在2022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大师奖(The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城市设计年度大奖,以及2022 AZ Awards的景观设计大奖和环境领导力人气奖。
南昌市鱼尾洲公园位于中国中东部长江洪泛平原的南昌市,一直面临着雨季洪涝灾害的侵扰,鱼尾洲公园在调节和修复城市生态的同时,也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的休闲需求。
受在沼泽地上耕作的古老技术的启发,土人设计以“水上森林”的设计策略回收了场地内的粉煤灰,用其构建出了数个生态岛屿,并在上面种植能够在水位涨落中生存的树种和大量湿地植被,以应对蓄滞洪水、栖息地恢复和城市公共休闲需求等多重挑战。
08
老村小馆:乡村再造范式佳作
安哲建筑设计主创王求安的作品“老村小馆”,获得了2022AMP美国建筑大师奖(The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建筑类别之荣誉提名奖,以及2022法国巴黎DNA设计大奖的小型接待建筑奖。
“老村小馆”是在乡村振兴的支点之下诞生的乡建再造范式的设计佳作。
建筑选址于村头的奶奶庙旁的几间老屋子,维护老屋的主体肌理,延续乡村建筑的精神,是这次改造任务的首要目标。入口处的老木门,门头的砖雕,坍塌了一半的老院墙,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还有老屋内的12棵古树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透露着小院和村落独有的印记。
建筑师用弧形玻璃和素土建筑等设计语言,营造出屋檐下、棚有台、土山房等多个建筑空间。“老村小馆”是集餐厅、清吧、小舞台、民宿、中式庭院、艺术展墙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能满足人们的多重需求。
结语
从这些斩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建筑中我们看到:
中国的建筑设计不仅拥有国际视野和顶尖水准,也越来越彰显出本土情怀。
中国建筑,未来可期!
参考资料:
《Dezeen Awards|建筑类完整获奖名单》(Dezeen)
《Dezeen Awards|坪坦书屋获年度文化建筑特别推荐奖》(Dezeen,作者:Amy Peacock)
《2022 AIA 美国建筑师协会奖项风向标:根植于本土的建造》(公众号:建道筑格 ArchiDogs)
《多项国际建筑大奖获奖项目解析|大运河上的塔“院”》(公众号:筑格品牌传播)
《多项国际建筑大奖获奖项目解析|自然生长的“建筑师之家”》(公众号:筑格品牌传播)
好书推荐
《城市建筑学》
有关建筑和城市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的重要理论著作和教学参考书,非常实用且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作为理论著作,作者学术性的表达读起来颇显晦涩艰深,本次全新中文勘校版在尽量贴合原著的前提下,翻译和编校时尽可能使语言简明、易懂,更符合中文阅读习惯,并增加相关注释,使经典更好读、更易读!
《建筑设计的材料策略》
本书根据建筑基本材料的类型简明地划分了章节——包括矿物、混凝土、木材、金属、玻璃和塑料。每个章节概论部分讲述了材料的基本历史以及它对建筑的重要性,大致说明它对建筑创新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科技,乃至文化方面的影响。
《可持续设计》
本书全面介绍了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全书从场地问题、水的使用效率、能源效率的主动和被动式技术、室内环境质量、材料、评级系统以及未来展望等几个章节,系统介绍了可持续设计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众多成功案例,让枯燥的理论具体化,让建筑设计师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可用技术,抓住重点,拒绝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