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一」
大抵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所以绝大多数时候都比较“排斥”和“反感”命运这种捉摸不定的说法。对于一个比较自我,且对自己人生掌控欲比较强的人而言,让他将自己人生的得失成败归咎于命运的安排,这并不合适。
但有时在影视作品和小说中,却又觉得那种“命运和巧合”的桥段设定恰如其分,这或许也是人心矛盾的体现。

听闻东野圭吾已久,但一直以来都未曾拜读过这位日本作家的著作。
不管是《嫌疑人X的献身》,还是《白夜行》,乃至他此后的其他作品,东野圭吾的著作在媒体宣传推广中的标签一直以“悬疑推理作品”为首。这样鲜明的旗帜标签,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聚拢一批悬疑推理小说迷,但却也会在无形之中划定了界限,将本身对这类小说兴致缺缺的人剔除出“潜在读者”的范围。
而自己恰巧就被归类在这个范畴里。

至于为何还是阅读了东野圭吾的这部《解忧杂货店》,大抵还是要归功于大数据时代的推送机制和现代传媒的宣传推广,东野圭吾新书译作刚出时,微信微博上“铺天盖地”的推送,再加上一些关于“杂货店”的私人缘由,以及买书时的凑单需求,这本书最终成为了购物车里的一员。
我知道这般言语可能不太“礼貌”,而东野圭吾的小说迷大概也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情绪化的甚至会发出“不喜欢看就不要看啊,又没有人求着你买!”诸如之类的言论。但在如今娱乐业如此丰富的时代里,一本书的阅读,自然会有它的缘由。无缘无故的开始和结束,大抵都是不存在的。

「二」
童年时的记忆,有不少都与镇上的一间杂货店有关。
我生长在苏北的一个小乡镇上,那个年代刚有熊猫黑白电视,所以娱乐业还异常贫乏,物质生活自然也并不丰富。那时尚在读小学,距离我家最近的杂货店,是隔壁邻居爷爷开的。一间简朴的瓦房,拆卸式木板门,坑坑洼洼的木柜台,屋梁上悬挂着些许零食小吃,以及众多生活用品,还有一台十四寸的黑白小电视,这大抵便是当年杂货店的全部。
邻居爷爷姓周,家中字辈为“桂”,单名一个元字,所以周围领居晚辈一般都称呼他“桂元爷爷”。桂元爷爷左手有残疾,因此平时都蜷缩在袖管里,只有客人买杂货,他一只手拿不了时,才会伸出左手来。多年来,领居们都心照不宣地从未当面提及过此事,权当桂元爷爷是个身体健全的人来对待。
那时,桂元爷爷的孙子也在镇上念书,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感情还不错,所以经常出入杂货店找他一起玩耍。那会儿物价不高,父母偶尔给的一元钱零花钱能够花上几天。一块装在塑料罐里的糖果才五分钱,一瓶橘子味的汽水两毛钱,一袋天宝方便面或者白象方便面,三毛钱。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为了收集干脆面里的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卡片,以及后来小浣熊干脆面推出的封神榜卡片,多数零花钱都送到了桂元爷爷那里,在杂货店换成了一袋袋干脆面,以及一张张或普通或“闪光”的卡片。
后来年岁渐长,家中和周围领居都建了新房子。桂元爷爷开的杂货店,也从原来的小瓦房搬到了新房子朝南的一个敞亮房间里,坑坑洼洼的木柜台换成了透光的玻璃柜台。只是当初那群幼小的孩童都长成了少年,一个个因为学业渐行渐远。
再后来,少年们长成了青年,去往异乡,甚少回来。偶尔逢年过节回家,也甚少在杂货店买东西,至于拎着空瓶子去打酒打酱油这些事更是再没做过,因为已经有了物美价廉的瓶装酒和瓶装调味料。随着时代的前进,桂元爷爷的杂货店,逐渐成为了记忆深处开着的一家再未光顾的杂货店。直到前两年,听闻桂元爷爷晚上在家突发脑溢血,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送医抢救无效去世的消息。享年七十二周岁。
童年记忆里的杂货店,自此随岁月斑驳而轰然“倒塌”。

「三」
未曾翻开《解忧杂货店》时,以为这间杂货店与自己记忆中的杂货店会有些类似之处。
但当我读它时,才发觉,并不如是。解忧杂货店,之所以“解忧”冠名,便是凸显了“烦恼咨询”的主旨,杂货店这一属性,自然弱化了许多。
这间杂货店,本名唤做“浪矢杂货店”,以店主的姓氏冠名,但因为日文片假名书写的“浪矢”同“烦恼”相近,便逐渐被称为解决烦恼的杂货店。大抵因为读的是中文译本,且自己不擅长日文的缘故,所以很难体会到这种奇特的日文语境,如果精通日文,能够阅读原著的话,应该会别有感受。

原本只是浪矢雄治同镇上孩子们玩闹拌嘴而来的“解忧”,最终却从少年时期的和久浩介那封“正式”的烦恼咨询信开始,一步步变成了真的“解忧杂货店”,这其中大抵有点“命运安排”的意味。
小说的剧情推进,颇给人种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感受,以郭也、翔太、幸平三位“小偷”的行动起始和穿针引线,三人因抢盗物品躲到了空置废弃的杂货店里。借此,展开了一封封过去与未来的通信。
这样的设定其实颇有点“魔幻”意味,在特定的地点里时间相对停滞,可以和过去相隔几十年时光的人交流通信,且彼此所在的时空中时间流速不同,所有的故事都以此为前提展开着。尽管知道日本信仰文化中,号称有“八百万神明”,此处的设定不知与哪位神明有关,但还是觉得这样讲故事太奇幻了些。
不过这并不影响阅读,不深究设定来源,只看小说本身,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间关系的联结都相当巧妙。「回答在牛奶箱里」出现的击剑运动员静子,和「来自天上的祈祷」中的武藤晴美是领居和好姐妹,晴美会到“解忧杂货店”咨询也是因为受了静子的启发。「深夜的口琴声」中的松岗克郎在孤儿院火灾中拯救了小芹的弟弟辰之,而小芹为了报答他,成为职业歌手后唱红了松岗克郎作曲的那首「重生」,而这首歌对郭也三人影响颇深。这也间接导致了,三人在同跨越几十年时空的松岗接触时,有意将引导他坚持最近的梦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思域车上等到天亮」这一章交待了“解忧杂货店”的由来,也半掩饰地讲述了“浪矢杂货店”在店主三十三周年忌日时,仅一夜复活的缘由,将所有故事的线索完整串联了起来。

故事里有些咨询信寄给了浪矢先生,有些咨询信却是寄给了郭也三人,有些感谢是写给浪矢先生的,但有些却是写给郭也三人的,而郭也三人寄出的那张空白卡片,在最后也收到了几十年前的浪矢先生所给予的回信,所有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读到最终时,都能理清。
丸光园孤儿院,浪矢杂货店,所有出场的人物,最终都串联在了一起,让人不得不感慨“不愧是推理小说家”嘛。而当所有故事讲完,最终给人的感受像是莫比乌斯圆环一样,首尾衔接在了一起,如同一个闭合的轮回,每一个片段都无法单独存在。
正是这些命运和巧合聚集在一起,才有了《解忧杂货店》。这并不是一本悬疑推理小说,但却使用推理的手法在讲述故事,它也不是一本治愈文学,却能在读完后让人找回一些内心流失的东西。

此前,念道“何以解忧”时,会自然而然的接上一句“唯有杜康”。
此后,大概能半开玩笑说句,还有“解忧杂货店”吧。


By Carl Borg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