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龚贤山水画有感

  最近子珀老师安排大家临摹龚贤的溪山林隐图,纵幅的6尺大画,也是第一次尝试。不过有之前4尺纵幅的实践,对本次作业还是蛮期待的。

  6尺纵幅需要在整张的三合板上构图,还好之前就有准备,我忙忙地从过道的柜子后面扯出之前买好的一整张三合板,老公帮忙将它竖着安置在我的画板前。

  整张的三合板上满满当当地贴着一张纵幅的六尺冰雪宣。落笔之前,我忽然有些恍惚,这是要搞个大手笔了?还记得三年前看到一个画手在一张六尺横幅上纵横笔墨,当时那个羡慕呀,想着自己啥时候可以这么潇洒作画。结果,今天就可以一试当年的心心念了。

  龚贤(1618年——1689)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龚贤善画江南山水,笔墨劲利而苍厚潮润,用“积墨法”层层皴染,山石晶莹浑厚,墨韵粲然,苍翠欲滴。

  龚贤的画法分为“白龚”和“黑龚”两类,,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龚贤前期的绘画作品走的是极简的路线,简不是指构图简,而是用笔简练,简到画面上只是一些线条。

  “白龚”风格作品下笔润厚而多带波动松灵,墨偏于润泽,倾向于对“笔”的研究,这类作品笔线外露,一览无余。

  “黑龚”山水画是由积墨法画成的,其画面丰厚华滋,繁密浓重,幽然雄浑,展现出一种苍厚润泽的天地浑然之气。

  为了学到龚贤的黑白两种风格,子珀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专业的学习视频,跟课学习了大概8、9个课时。同时从树木、山石等基础内容练起,从每周一个练习,到每月一个作业,不知不觉,我们的专攻从5月份开课到现在,已经大约半年的时间了。

  练习的过程,也是分析总结的过程。我自己觉得,练习“白龚”,要在笔线上下功夫,墨色要淡,干墨为勾,湿墨为皴,干湿墨交替使用,力争达到润泽且笔线清晰的状态。这个要领说起来不难,练起来不容易。一个不留神,或者墨色不够淡,干笔笔尖不够干,湿笔水分又太多,落笔下去,就出不来清雅简洁的效果。

  “黑龚”追求“墨”的意境。中国画的笔墨,并不是单纯的技法,而是一种境界,它具有独立生命力。我们看到的成熟笔墨,其实是画家笔墨传承的渊源和学识的背景的体现,也凝聚着其性格气质、襟怀情趣、艺术追求和审美倾向的一些显著特征。

龚贤“黑龚”墨法的确立,是对水墨互化、明暗藏显得独到认识,体现了他对黑白明晦的敏感。它的山水画由简到繁、由白到黑,从历历分明到浑沦神秘、深不可测,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而形成的。龚贤在传统的黑白基础上,提升了包含着一种变化丰富而神秘微妙的灰色层的黑与白,这种灰色是用墨的深浅和积染的次数决定的。

老师在讲课时演示,用龚贤的思路画一块石头,上白下黑,石块下端经过多次积染,墨色浓黑,渐次往上积染的次数减少而渐白,黑与白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灰色领域,灰色便增加了敦实的体积感,根据有光线照耀下的真实光感,使石块看起来有玉的温润和柔美。

临摹龚贤这幅溪山林隐图的过程,也是我体会画家如何处理“黑白灰”三色分配布局的过程。“黑龚”因黑色的深重亮丽,灰色的低调沉淀,白色的自然流动而相得益彰。如果没有黑色点睛,整幅画都像是压不住似的,在那里漂浮着;如果没有灰色的沉积,你没法顺利地过渡和调和整幅画面;如果没有白色光亮的流动,整幅画又会暗沉晦涩。若干遍勾勒皴擦下来,随着墨色由深入浅,由浓到淡的转换变化,画之韵味由此而产生了。同时,那通体一致的连贯气韵,在墨色婀娜逶迤的宛转中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你可以说,绘一幅画就是乾坤再造的过程啦。

伫立在自己的临摹画前,久久不能移动,个中滋味,值得慢慢道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摹龚贤山水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