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的“短板”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康复医学经历四十多年的历程,日益被社会所认知。由于康复医学学科建设的欠缺,没有把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放在同等的重要位置,因此,康复专业技术极度匮乏,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极度不足。当西方国家以徒手诊疗作骨科的手法矫形以及内脏松弛术、神经松弛术、颅荐椎治疗时,而我国由中医针灸、按摩、西医理疗等转型而来的康复诊疗人员,局限在应对三瘫一截。不仅康复技术极度匮乏,更缺乏从理论到实践起带领和推动作用的高级康复人才。加之国民康复意识的薄弱,使康复医学整体构架不完善,无法肩负起预防康复、医疗康复、运动康复、养生康复这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康复医学成为中国医学的短板。

然而人才的匮乏,关键又在于技术的匮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匮乏无法应对血管、神经、肌肉、骨关节、内脏、腺体的功能障碍所形成的各类疑难症和常见病。因此,康复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成为中国康复医学的短板。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后,康复医疗理论、康复医疗技术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不断发展,但主流医学救死扶伤后临床康复缺少对病、伤、残、障者终端的靶向治疗。因此,临床康复与运动康复的链接出现空白,增加了病、伤、残者术后愈后的致伤程度和致残几率。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到来,至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45亿,其中大约1.3亿有康复需求。对于慢性病患病率的测算则显示,至2030年,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此外,亚健康人群庞大,各种特殊职业人群身体透支、疲劳过度,加之医疗和保健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病源扩大化,给新兴的康复医学带来巨大而沉重的压力。为此,中国需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康复医学,国民需要真正解决病痛疾苦的康复诊疗技术,中华民族需要永存于世的康复手法医学技术代代相传。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人体架构能量导引徒手诊疗在研发和创新过程中,一直秉承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秉承着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质的康复手法医学体系,坚守利国利民的理念,坚守全面康复的思想,创造性地探索出康复手法医学新技术,契而不舍的承担起推广和传承人体架构能量导引康复诊疗的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正处于康复医学发展的机遇期,各地康复医疗机构正在快速增长,对于康复医学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康复医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如何解决康复诊疗技术的匮乏和高素质、高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康复医学能否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

牛立匀教授在第十三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所以,在这个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关头,康复手法整复诊疗技术人体架构能量导引以全新的康复医学理念和诊疗模式,拓展了人们对康复医疗体系的认知。它是人类面对各类软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以习用医学常规方法无法奏效时出现的。它将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经历了三十几年漫长的探索实践和总结升华的积淀过程,在破解生命运动、健康、疾病本质的过程中,抓住骨骼肌及其收缩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发现并总结肌肉物理特性与生理功能的制约机制,以及肌肉与内脏器官的运动血量和储存血量互换机制,发明以手的功能化、器械化、手术流程标准化,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体架构规律,创造了以手法外力调节神经和调节体液,使人体内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有效方法,突破了手法程式的模式化、套路化,使手法医学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人体架构能量导引创新技术的出现是中国康复医学的进步,它不仅为康复医学拓展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填补了临床医学康复终端靶向治疗的空白,也使手法医学从另类医学走向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成为主流医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这项医学技术特别对各类软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行科学有序、行之有效的病痛诊疗、内脏整形复位、肢体矫形,避免病、伤、残者以错误动作和姿势,在康复功能训练中造成动作的错误定型,使之终身残障或畸形,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程度和几率,以维护广大病伤残者长远而永久的利益。

但人体架构能量导引技术被人们熟知、应用、推广、传播还需要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他和任何新生事物出现所面临的困境一样,需要我们不被现实中的误解和困惑所动摇,也不被眼前的混杂和偏执所困扰,为了人类生命健康的福祉,以开拓者的信念和勇气,以坚韧不拔的气概,担当起我们推广和传承的社会责任,为祖国康复事业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康复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