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告诉我们,最理想的人际关系,是给彼此留点距离

01人际关系的困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渐渐缩短。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的出现,让我们想见的人不再遥远。电话、微信、互联网的出现,让“天涯若比邻”也变成了现实。

可是我们却说不准,在实时沟通无处不在的今天,人与人心的距离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曾经“熟悉化”的乡土社会,正加速向“陌生化”的现代社会转变。我们身处这洪流之中,迷茫而焦虑。

生活中,离婚率正在变高,亲子关系日渐紧张,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医患矛盾、家校矛盾都在加剧……

我们禁不住会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了?

人际关系的紧张,从宏观上来说,是社会急剧变化的具体体现;从微观上来说,则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应该有的距离。

社会像湖水,而人则是这水中的涟漪。当湖水变得汹涌,涟漪便会扭曲。即使这湖面静如平镜,两朵涟漪也不能靠得太近,因为彼此的波纹会变成彼此的伤害。

02第一点距离是“尊重”

这里的尊重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对彼此私人空间的尊重。

梭罗在《瓦尔登湖》第7章中写道:

个人和国家相同,必须拥有合适的领土和天然的疆界,甚至彼此间还需要相当的中立地带。

人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是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

在常见的人际交往中,夫妻彼此的私人空间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空间需要尊重,公众人物的生活空间需要尊重,每个人的隐私空间都需要尊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人际交往并没遵守这些应有的秩序。

我们看到夫妻以爱情和忠诚的名义侵占彼此的私人空间,父母以期许和爱的名义压榨孩子的成长空间,狗仔队和无良自媒体为了热点和流量冒犯公众人物的生活空间,吃瓜群众不亦乐乎地用嚼舌根和“人肉搜索”的方式侵犯热点人物的隐私空间。

人是三维世界的动物,失去了空间即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命。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收回来,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

03第二点距离是“理解”

这里的“理解”指的是换位思考,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多出在这个“理解”障碍上。

一个人请一个瞎子吃晚饭。

吃完饭后,天已经黑了,瞎子说:我该回去了。

这个人给瞎子一个灯笼。

瞎子很生气,“明知道我眼睛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是嘲笑我吗?”

这个人说:“你拿着灯笼,别人才能看得见你,这样他们就不会撞到你了。”

故事里的瞎子之所以生气,正是因为他没有走出自己的视角,误解了朋友的换位思考。

梭罗在《瓦尔登湖》第6章中写道:

我已经发现,两个人的腿再怎么走,也无法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事实上,人际关系中的换位思考,不是越俎代庖地代理具体事务,也不是观点上的压倒式灌输,而是心灵的感应和共情。

我看《拿破仑传》和《毛泽东传》,我发现两位传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召开会议的时候,习惯于让别人先发言,自己则静静地听取众人的观点。最后等众人都说完了之后,他们会做总结性发言,而且往往效果很好,能够与众人达成共识。

其实这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先了解了对方心里所想,才能找到一种最合适的表达。

04结语

空间的距离可以精准地测量,但人际交往的距离则需要用心来感知。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远远近近,若即若离,很难拿捏,但有个不变的原则:

让自己愉快,也能让对方轻松。


作者简介:Note,教师,百家号悦读领域优质创作者,致力于分享经典阅读和生活感悟,用心写作,日更原创。你的每一个点赞、收藏、分享、评论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瓦尔登湖》告诉我们,最理想的人际关系,是给彼此留点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