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要辞职了,也就意味着分别,要和相处了很久的同事说再见。
其实,我要辞职这件事,除了领导,我就只和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同事说过。因为众多的辞职理由,也只有身为同事的她,同处于一个环境的她,可以真正懂得我的处境,懂得我为什么要辞职。太多的心事压在心里,需要一个纾解的地方。于是,在下班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和她说:“我要辞职了”并说了一些离职原因中公司的问题。我甚至强调的说一句:“保密啊,你千万别和别人讲!”而她回答我的,便是第二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我要离职了。
于是,第二天,我刚来到公司,打开微信。熟悉的不熟悉的,甚至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人,都编辑了一串不舍的难过的,甚至大哭的表情,然后在表情后面跟上一句:“你要走了啊,好可惜哦,舍不得你呀!”。一下子,我就懵逼了,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呢?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就是不善于处理这种突然的亲近。
我突然有点恨我的那个同事,为什么,她要把我和她的秘密,说给大家听。突然,有点恨自己,为什么,自己要那么的嘴欠。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我和她说的那些话,她传出去了多少。看着别人一边围着她,一边偷偷的看我的眼神。我终于明白,八卦消息,在职场上,永远是一个人获取别人关注和表现自己厉害的一种方式。你走了,她还在,你的真情实意,就是她受欢迎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无论多大的企业,只要是公司,就不会存在秘密。这是我工作之后,第一个学会的职场知识。
我看着微信中不停增加的红色数字,一瞬间,我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回什么,该做出怎样的表情,才能掩饰我的慌张。因为,发这句话的人里面,有的是我们加了微信之后便没有搭理过我的人。上一句:“我通过了你的朋友验证请求,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就像是一个小丑一样,嘲笑着我现在哭笑不得的表情。
犹记得,其中有一个同事,是我刚进公司,参加一次跨部门开会时,领导对我说:“你加她个微信,之后有事情,就直接微信问她就好了”。结果,散会之后,我匆忙跑过去找她:“说,咱们加个微信吧,以后多多关照。”她面无表情的说了声:“群里有,你加我吧!如果有事的话,要发邮件给我!”说完,颐指气使的从我面前走过。
我打开和她的对话框,客气的回复了一句:“不会呀,之后有机会约起来啊!”然后默默的关掉了我们的聊天窗口,因为,某种情况下的“有机会”其实就是“再也没有机会”的另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因为这可能就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句话。
我感叹了一声,抬头看看,她早已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看起来比以往更加的努力和认真,就像刚才的那一段对话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她们客气的关心一下,而我,客气的回复一下,我们就这样客客气气的,在别人的生命中,连过客都算不上。
打开手机,看了看自己的微信列表:598位联系人。名字后面带有公司名字的:402人。现在公司的人:116人。也就是其中286人都已经变成了我的前同事。
我翻着我的联系人列表,大多数的人,如果不是公司的后缀,我甚至都不记得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当时有需要协助的一件事情,于是我们互加微信。事情结束之后,就没有了联系的必要。又因为当时还在职,不好意思删除,便留下了。等到离职的那一天,却发现,自己早已经忘记了这个人的存在。
绝大部分的前同事,就真的像自己的前任往事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了工作上的交集,就连生活上也渐渐的变成了平行线,有些同事,没有被删除好友,没有屏蔽朋友圈,可本身就是因为工作而互加微信,离开了相同的工作环境。无论再说什么,都会显得那么的突兀。
前几天,我看到之前的一个同事,在朋友圈发了几张他和朋友组乐队的照片,顿时心中一派热血。想着曾经怎么也是一个部门的同事,一起吃饭,K歌,周末撒欢。于是,兴冲冲的给他发了一段崇拜的话:“哇,看你朋友圈,你组乐队啦,一直都想学架子鼓,你啥时候还表演,我去看看呗”。然后满怀期待的等他回复。
然后一个下午过去了,他回了句:“哦,和朋友一起组着玩,不成大气,你都不认识,来……不太方便。”
我看着他生疏又客气的那句话,想起在短短的1年工作相处中,我们曾经结伴短途旅行过1次,通宵唱过5次歌,不下20次的小团体约饭,无数次的加班到夜里。本来觉得,以为是超出工作的朋友关系,可看到信息之后,突然就像一盆凉水,从头顶浇灌下来。我们只是同事!
有些前同事,一旦离开,没有了工作上的交集,再见了,就真的可能再也不见了。只剩下留在微信列表里的那个带有公司后缀的名字。
记得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我负责渠道拓展的工作,领导给我安排了一周找10个合作渠道。而其中的一个渠道,正好是我前公司合作过的一个客户。我心想,这个好办啊!找之前商务的同事,分分钟解决啊!
于是,我打开微信,找到商务的名字,愉快又亲切的发了一段语音:“亲爱的,忙吗?有个事想拜托一下你?”刚发送出去,系统就发送一条好友验证申请。旁边刚刚听到我语音讲话的同事,坏笑的对着我说:“哟,叫谁亲爱的,叫的那么亲啊,来我看看”! 红色的感叹号异常的闪亮,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无地自容。
我尴尬的笑了笑,匆忙的逃离了座位。我躲进了厕所,烦躁的抓了一把头发。甚至丢脸的想哭。可仔细想想。事情的发生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我默默的删掉那些前同事,释放了手机空间的同时,空虚了自己的心。我不知道,即使到今天,还有多少前同事已经把我删除。至少,我不会也不敢再轻易的联系他们了。
上大学之前的18年,陪伴最多的,是家人,同学;
上大学后的4年,陪伴最多的,是室友和同学;
大学毕业之后,陪伴最多的,也许就变成了同事。
可陪伴时间最长的“同事”,也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容易破碎的关系。
这是我的第2份工作,记得大学刚毕业,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我对于工作,对同事,都异常的憧憬,我把每一个同事,都当做自己的朋友一样,因为,那时候的我从来不相信同事之间不可能做朋友之说。
值得庆幸的是,第一份工作我真的很幸运的遇到一帮肝胆相照的朋友同事。直到公司因为发展原因解散的时候,我甚至都哭了。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同事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信念。
那时候,刚毕业,我一个人去了大连,无依无靠,只因为喜欢大连这座城市。所以,每当下班,我都不太愿意回家,因为不想面对孤零零的房间,不想一个人吃饭。所以,我选择加班。因为,加班会有餐补,可以和同事们一起吃。慢慢的,一个同事姐姐知道了我的想法,便一到下班,就找各种理由,陪我吃饭,或者带我去她家,做饭给我吃。
就这样,整整1年,我一周总会有2,3次是在她家吃的饭。也是她,陪我度过了自己刚刚毕业,走向社会最脆弱的1年。
可也许是我这个人一直没有什么信念,所以,就连这一个信念也在不久之后,被打破了。
这就要说到我的第2份工作了。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我,再也不是那个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的毕业生了。我开始在工作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野心。我不在简单的追求学到东西就好的状态,我希望自己能够做成一个项目,发光发热,升职加薪。
于是当我还是像第一份工作那样把同事当朋友处的时候,发现,如果是处于一个部门的同事,即使相处的时间最多,一起吃饭,一起下班。但是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却是最小的。因为这个时候的我们,有了利益的冲突,有了都想要争取的东西。一个位置,很多人!
来这个公司的时候,同期进来的编辑有3个,刚开始的我们,因为是同期进来的同事,又同是编辑,所以,很自然的就打成了一片。我们共同交流选题,完成自己该完成的稿件。相处的其乐融融。可是,有一天,我们的主管离职了。也就意味着,主管,要从我们3个当中,选出一个。
从那一天开始,我突然发现,大家都不一样了。从会议上都安静的不表态,到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下班一起结伴回家,到连句再也也不说的各走各的。从一起讨论主题,到直接把别人的主题拿来自己用,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还记得,那天宣布当主管的会议上,我们三个依旧坐在一起。当主编宣布我成了新的主管。我站起向大家表示感谢的时候,听到了她们低声的一句:“神气什么!”
那一刻我明白了,在公司里,朋友和个人发展,一直都是一道单项选择题。
于是,没有了生活上的羁绊,同事就只能成为“同事”;于是,离职之后,“同事”就变成了安安静静躺在微信列表里的前同事。我会想念,会不舍,会期望离职之后,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但是离职之后的我,很快就会有新的同事,新的环境;还在职的她们,很快也会有新的同事,新的忙碌。就像刚开始说的,有些同事,说了再见,就再也不会见了。
不联系,不打扰,他们可能一直都在,但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甚至会忘记他的存在。
这就是躺在我微信列表里的前同事们,是我,可能也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