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要求,巧设计,促能力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似乎收效甚微。学生似乎还是“谈作变色”,老师似乎还是“谈作为难”,这样的现象还是主流。但是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全面推进,对习作教学进行了较为大胆的创新改编,例如“习作单元”的编入,“每个单元的习作要素”,特别是对“习作教材”进行了特别的改良。习作教学教什么更加明朗了,习作学习学什么更加清晰了。随着近几年线上集中研究习作教学,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课例,一批较为有效的习作教学方式方,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习作蓝本”。但是,部分老师依然有着“畏作”的“老意识”,依然不敢说我会教习作,依然害怕上习作课,依然还是跨不过习作这道坎。究其原因可能有,畏难的延续性思维,觉得习作没办法解决。只看到一些零星的习作课例,这课会教了,下一个单元又教不来了。缺少习作教学的整体性思维,没有一个统筹的思考方式驾驭习作。

4月19日,教学研究中心的赵妮波老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节小练笔指导课。赵老师的课不管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是课堂的调控、引导、评价上,都十分巧妙,从而使课堂气氛处处充满着智慧与欢笑,为老师们打开了习作教学的另一扇窗。

赵老师还重在教学生如何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更好的表达习作内容,教师语言精练,评价精准,不仅使教学环节相连紧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的投入度。

听完赵老师的小练笔指导课后,对习作教学我也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理清习作梯度要求,知道习作教什么习作教学教什么。

习作教学教什么,我们要摒弃从单元习作解读这种狭隘的解读方式。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从顶层设计出发单元设计,即从课标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到年级目标,到单元目标,也就是从宏观到微观,这样就可以把我习作教学的序列性,避免断章取义,该教的习作方法没有教,教过的习作方法拼命教。

解读习作目标,就不会乱了套,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会“自以为是”的定习作目标。当然,就围绕这两个目标,还是很难设计我们的习作教学,我们得认真研究习作教材,方能设计较好的可教的,学生可操练的习作方式。

二、认真研读习作教材,提高设计水平

统编版习作教材相对于人教版的习作教材有了“飞一般”的进步,基本上能够根据学生习作四大难题提供有力的支架:

问题一:我真的不想写——兴趣问题

问题二:我不知道写什么——内容问题

问题三:我不知道怎么写——策略问题

问题四:我不知怎么改——评价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只要细心研读就会发现习作教材往往提供了四大支架:

针对兴趣问题,提供了情景支架;

针对内容问题,提供了选材支架;

针对策略问题,提供了方法支架;

针对评价问题,提供了评价支架。

下面我将针对我所讲授的《猫》课后练笔进行详细阐述。

在情景支架设计中,我采用一段小视频,强化学生对猫的日常生活的深度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审题支架:

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是因为不会审题,但是我们又不能说你们要“认真审题”专业性这么强的术语,因此我设计的这样的支架:如果每次习作,都安排这样的审题要求,都让学生去认真研读习作教材,那么学生的审题能力势必会加强,“只有看得懂习作要求,才有可能会习作!”


选材支架:选材也至关重要,要改变千篇一律的习作,如“五子登科”式作文,唯有在选材上下功夫,不但要用好书本上的几组词语,还要拓宽一个“省略号”,不断刺激学生筛选与众不同的材料。

三、课堂重点有突破,一作一得一提升

最完蛋的习作教学,就是每次习作要有很多的点要完成、要练习、要提升,胡子眉毛一把抓,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是习作课的大忌。因此我的练笔课是这样设计的:


综上所述,理清习作梯度要求,知道习作教什么,认真研读习作教材,提高设计之水平,课堂有重点有突破,一作一得一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总会螺旋上升的。当然,也得警惕一些现象:如,有的老师每天都要布置一篇作文,太残忍了,你自己写写看;有的老师一个单元就写一篇习作,太人文了,量变没有怎么办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要求,巧设计,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