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能力是?让你多一份竞争力!

今天这篇文想聊聊这2年我开始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深度思考, 之所以觉得这个能力很重要, 起因是源于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提到的思维模型的运用, 而这种意识的加强也源于这几年身边人做的一些职业城市选择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高度。

这让我逐渐意识到思维的重要性, 认知的升级随之而来的可能会引起财富的升级,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系统,可以说思维很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现在因为写文章的缘故接触到更多的粉丝,这些粉丝的提问让我发现了其中大部分人对职业规划的迷茫其实是源于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去帮助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做出最优选择。

去年的六月, 好友的妹妹高考成绩出来了来问我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基本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优先选择好的城市, 再到选择好的学校, 其次是专业。

对于大部分没有优越家庭背景及人脉的普通人来说, 选择一线城市更为妥当, 这里相对机会多一些, 这里也更容易承认你付出的努力。

把城市当作面, 学校当作线, 个人当作点, 对于实力相当的个体, 有了好的面和线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投资也是一个道理, 投资房产城市是面, 区域是线, 小区是点, 股票同理,国家宏观是面,  行业是线,个股是点, 点线面的思考法可以用于你生活投资决策的方方面面。

那这个是绝对的吗?不是,世界是复杂的环境是动态的,  对于我朋友的妹妹的背景和个人前途来说, 我更建议她留在海口,朋友妹妹将来只打算走公务员系统, 她的家庭人脉主要集中在海南, 加之我对她妹妹的了解, 独立生活及吃苦的能力还是挺欠缺的,她是需要依托在家人身边的, 那么一毕业就回到海南进入公务员系统, 显然海口是更好的选择, 而不是跑到遥远的北方。

独立判断思考, 形成一套自身的思维模式和思考哲学, 是一个人成长的必备内核, 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许多选择, 许多交叉路口, 也许你可以通过请教身边的人来解决, 但是这样你很可能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如果求助于网络, 网络也上充满了各种信息, 各种观点, 那么对于你来说哪个才是正确的答案呢?


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而我们大部分的身边人都是普通人, 也许你也可以上网求助于牛人,  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很多不同的思考角度或是更加有经验的答案。但是无论别人多牛, 都无法也不应该替你做决定,能够帮朋友分析妹妹的高考志愿是基于我们已经认识多年,对她的家庭背景及妹妹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需要他人帮你分析你的职业发展也绝不是两三句话就可以解决的, 而是要基于充分了解你的个人能力, 你的性格取向, 你的优势及你个人将来发展的愿景推出来的, 试想一下网络上是有几个人有耐心有时间有精力去帮一个陌生人分析这些问题, 所以我一直强调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你才能够基于自己的立场做出决策。


这里顺带延伸一下自己对于阅读的一些感悟, 最近在看艾菲的《直击本质》,早些年有看过采铜的《精进》, 今年春节有看张辉的《人生护城河》;

这3个作者的共同点都是从公共平台写作成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后出书,写的内容都是写的关于个人成长, 思维跃迁等相关的主题。《直击本质》和《精进》的豆瓣评分都是7.5分, 《人生护城河》8.2分略高一些。

在看书之前我偶尔会去豆瓣评论看看, 很有意思这3本书无论在豆瓣还是微信聊天群里都有看过类似的评价:“鸡汤, 一点用都没有”,“观点老生常谈”“书里面的观点都是东凑西凑来的”。采铜更是因为广大网友的质疑在豆瓣贴出了书中每一章参考的文献, 书籍。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 这3本书中的观点我在不同的书籍中看过,但是我想的为什么自己不能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地写出这样的一本书, 任何知识想变成自己的一定是需要假设, 思考, 推断和践行相结合才可以出来的, 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之一;

很想和这些朋友说去看一本书的时候, 应该尝试去实践书中的内容, 尝试用书中的经验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尝试自己去亲身实践并验证是否有效,只有你去实践并得到反馈你才能体会到这类以思维认知的个人成长的书籍的意义, 要不绝对读了都只是干了这碗鸡汤。

从书中尝试寻找有益于自己的内容和随便翻翻就DS作者的两种人其实就代表了两种思维的差异,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这种思维会倾向于回避调整和失败, 另外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这种思维的人相信通过检测, 练习,努力实现成长的无限潜力。

这些书称不上经典, 但如果这本书作者的高度超过你目前的认知水平, 那就是可以对你有帮助的,在看这类书籍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些作者为什么能形成这些思维的认知, 他(她)是怎么走过这一段路程的, 我们是否能顺着作者的思路顺藤摸瓜也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系统, 这才是我看这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放到我们日常生活一样, 其实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尝试从这个人身上获取一些,从那个人身上学习一点优点, 再集合到自己身上,对他人抱着开放认可的态度, 对书本也抱着开放的态度

我很高兴采铜和艾菲都公开了他们的参考书籍, 这让我可以用追溯本源的方法去了解他们的思维的塑造过程, 这些指导书名很好地给我指明了方向。


会对深度思考有感而发, 强调深度思考强调独立思考, 还有一个是原因是留意到各大网络平台都采用了类似的AI算法, 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去推荐相应的内容, 通俗地讲就是推荐用户喜欢的东西给用户看, 这次你看了什么, 下次会推荐类似的内容给你看。

这种算法很能愉悦我们的观看者, 但长期来看我所接触到的信息面就会非常同质化, 所有平台都在推荐我所喜欢看的东西, 慢慢我的视野就会局限在这一方面上, 这是一个信息黑洞一样,我可能会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中而不自知。

当我们知道现在各大平台的推荐机制后,我们就更应该明白我们要努力去打开自己的视野, 尝试接受不同的观点, 尝试去听听别人的观点, 当听到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反对, 而是思考为什么别人得出这一个结论, 别人得出这一背景结论的条件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在和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能力是?让你多一份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