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周一 陷入僵固型思维中的自己

每日一问:现在的自己过的幸福吗?

刚刚才写了陈海贤的新书《幸福课》的短评,看这本书就是因为自己最近很不幸福。

焦虑、拖延、矛盾、想换工作、不想上班……就是一堆复杂的情绪聚集在了一起,没办法解决,甚至都看关于积极心理学方面的新书了。

我需要深刻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种状态从我想离职的时候开始的,离职是因为自己总是没有机会,一直在当直属上司的工具人,自己做的事情很难被领导看见,再往前推,应该是上本重点项目日历营销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在领导那边没有姓名,甚至重点书推进会的时候都没有发言的机会,一直在帮直属上司总结各种数据和联系媒体,在做一些执行层面的工作。

为什么之前没考虑过离职,现在又这么想了?

1.之前不打算离职是自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经验,这次日历的项目联系了不少小红书B站的达人,即便不算是统筹工作但也算是跟了全程,勉勉强强算是有了项目经验,也能离职了。更何况,我来公司都一整年的时间了,都没有自己的项目,很不甘心。

2.除了这个,还有就是现阶段的薪资很低,每个月六千来块钱,同行的好友都已经到手八千五了,人们的很多不幸福都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我心里很清楚,但也很酸,就想换份工作,提高薪资水平。

3.自己应该不会在北京长期待着,迟早是要回老家的,为什么不趁着自己年轻多挣点钱攒点积蓄呢?在图书行业有什么前途?只是当一个劳工,一个社畜罢了。既没挣到钱,也没积累什么回老家后依旧能用的经验。

总的来说,就是想离职,一直计划着要离职,但又没找到下家,现在直属上司又请假把事情突然交给我,前面很多东西都不太清楚,突然就hold 不住了。

我很清楚,这么消极的态度是不对的,之前一直抱怨没有机会,现在直属上司请了病假把《XXXXX》这本书彻底交给我做,为什么又畏首畏尾不敢接手还一直拖延、抱怨呢?这次或许就是上天给的一次机会,能抓住的话证明自己的实力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的却只有逃避。

归根到底,是实力配不上野心。想要证明自己一直抱怨没有机会,真正有机会了却只想着逃避。

如果现在的情况没办法做出改变,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也不能裸辞,必须得做完手头的新书,为什么就不能踏踏实实好好做呢?在离职前把这本书给做好,不是很好的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吗?!

我不该怕。

陈海贤在《幸福课》中提到两种观念,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僵固型思维。

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成长上;而一个僵固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证明自己行还是不行”上。

现阶段的我就是僵固型思维,一直在想自己行还是不行,不行就只想逃避的心态。我应该转变,既然能认清现在的处境,反正都得做,逃避不了,不如踏踏实实去做,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能力。

在一个人做事很难的时候,就是提升蜕变的时候。我应该高兴。

下午开《XXXX》产品文的讨论会,本来约的是三点半,结果会议提前,初稿都没怎么准备好,发到群里的文件对我来说连1.0版都算不上,也不知道领导们看到我写的这个乱七八糟的东西作何感想?我摸不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但是能看到的,是他们并没有怪我,而是很认真地帮我分析这个问题,分析这本书的文章到底该怎么写。

语气中没有责怪,只有讨论和指导。

心里阴暗的一面想的是领导们对我写的文案嗤之以鼻,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在开会之前所有的焦虑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想象,事实呈现的结果是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我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就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并为这个并没有发生的糟糕的后果感到焦虑。

说白了,就是庸人自扰。

既然想清楚了这些,又为何不好好做呢?

我会完成的,即便是过程比较艰难。既然无法逃避,就勇敢面对。

最差的后果也不过是继续写,继续完善,改到满意为止。想那么多并没有什么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1-16 周一 陷入僵固型思维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