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字的起源浅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玉琮,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用途及代表的意义一直都存在争议。它起源于太湖流域,鼎盛于良渚时期,消失于周。在茫茫历史长河中,仿佛昨日星辰,曾经辉煌。

    苏秉琦先生认为上古之时中原文化不能代表现有中国文明。并把中国上古时代的文化分为六大区。并认为我们祖先必定都历经了从氏族部落到古国、方国、帝国的过程。良渚文化的发达的玉琮雕刻说明其更先进性,更早进入阶级社会。

    山海经记载皇帝战蚩尤,有可能就发生在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文化区(蚩尤)与来自(北方)山东为中心的东部文化区(黄帝)之间的战争。从考古的许多证据说明,当时的良渚文化进化要高于来自北部的山东文化。此次战争可理解为蛮族入侵。同时考古也表明,约在四千年前太湖及长江下游流域发生过严重水患,也导致良渚人的变迁,而没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国家,但他们最终融入到中华文明的大熔炉中。

    文明的碰撞,开始必然是战争,但最终是融合,彼此吸收消化,终于和谐。多元文化或许是中国无一神崇拜的原因之一。

    中原文化在上古之时,经常发生变迁,已是不争事实。三皇五帝虽有文化一系的提法,但诸多疑点。单三皇就有许多不同记载。但文化之间交流从没断过。而是相互渗透。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间既有不同,又有联系。良渚文化中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也说明玉琮并没有消失。其只是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中原文化——语言形式。甲骨文中的琮就是玉在其中。由象形转为会意字。最终因权利更迭,把实际会意物改变而其意义不变得以流传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玉字的起源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