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读笔:第二章

规划社区的待办事项

-明确怎样将社区划分为小组

-确保小组之间的沟通清晰有效

-吸引各种类型的人加入社区,参与其中,并为我们的目标做出贡献

-根据我们的宏观目标构建一个环境

-定义每个小组的范围,并帮助小组成员理解他

-理解小组之间团结协作的深度和范围。

-在社区中鼓励多样性,提供机会。

-制定行为规范。

其实第二章很久之前就已经看了,光从文字上看,(一开始)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义务教育水平的小组分组和互动,完全没有太深的感触。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所在的游戏社区中,似乎很难整理出这个“目标”,把游戏玩家聚集在一起,给他们一个目标?一群游戏的玩家,还要给他们分组?制定行为规范?这未免有点迷茫,毕竟游戏社区又不是开源软件。恰好经过了繁忙的两周,结果就冷不防看到了同属领域的一个游戏垂直媒体,成为建立分组社区的先行者(让人略微嫉妒)。

“努巴尼”是一个守望游戏社区的先行者,我对其关注已经2-3年。他们之前的之前的运作模式是:1搬运国外Rapica媒体的《玩家亮眼&搞笑表现》;以及《国服集锦》(本地化版本);2 社区比赛,既有竞技性半职业准职业级别的“勇气杯”,也有非竞技性(搞笑类)比赛,如破坏球跑酷等,3引流粉丝千万淘宝店销售。非常典型的一种自媒体类型运作模式。

努巴尼在昨天最新的动态中,展示了他们的录播组的新规划。“经过8天,已经有几十名玩家加入,经过磨合筛选”公布了三组成员,分别是①发布组——负责素材的剪辑和编辑上传,兼职500-1000元/月。②录像组:收集优秀的录像提交,每个采纳获得15-60战网点。③星探组——挖掘各大平台的优秀新人,并形成周常星探报告,无薪资。这个分组体现了他们划定的社区需求(1观众看直播学技术;2观众不受跨平台分割影响;3挖掘新人主播以产生内容和社区资本)。目前暂且看不出他们组内互动和方式。但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个游戏的爱,对社区的热枕,和确实做点什么的心意。

阅读型还是写作型

作为社区的两种主要形式,可以用阅读和写作来概括。阅读型的社区,诸如电影类的论坛小组,海外常见的有《星际迷航》,国内的比如偶像团体粉丝群。共同特点是,有一个权威的创造方,粉丝围绕着创造者的产出进行互动,协作,产出一些同人创作。目前大部分的社区都属于这种类型。模型近似于众星拱月。

写作型社区,比如维基百科,培根所在的Ubuntu社区,承担着创作,内容制造商的角色。维基百科很好理解,对比国内同类型的比如百度百科就好。

关于写作型,在OW界有一个著名的百科型网站:liquidpedia。这个基于liquid战队的百科,凝聚了大量社区写作者的心血。从星际争霸,dota,LOL,OW,彩虹6号,世界范围内,minor级别以上的队伍,战绩,队员履历个人资料,都能在上面查到,而且信息十分及时。据我观察,杭州队每天更新队员列表,liquidpedia里面平均两小时就把对应队员的履历进行更新。考虑到区域差异,时差,语言差异等因素。这个平台背后的团队必然是跨文化,时区的协作。令人惊叹。

社区战略规划

商业角度某些方面对社区并不适用。甚至许多企业已经倾向于更面向社区协同的方式。对社区规划的最大挑战是没有事先准备的路径可循。所以方法必然是,自由体验,探索和完善。所在框架如下:

目的(宏观)

目标(可视化)

成功标准(可量化的评判指标)

实施方案(实现方案的各个步骤)

责任人(用于问责)

填充规划:1 把《使命宣言》拆分开,丰富他们加入到战略里面。2 发现你的目标:用头脑风暴,或想办法跳出框架,甚至用设置否命题的方式,来反向发现你的目标。3 将目标记录下来,并向全体组员发布。

串起来!社区小组待办的实现——以ubantu社区为例

1 明确怎样将社区划分为小组

分组——(鼓励成员讨论,组员自我建议,说出自己的期待。可能比发起者来指定更好。)以软件项目为例:

编程——开发团队

写文档——文档t团队

测试——Qa团队

漏洞分类隔离——Qa团队

宣传——营销团队

网站开发——web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小组的动态发展,也许有的小组会扩展职能,另外同时根据新的需求有成员提出设立新小组等。

2定义小组的职能范围

小组内沟通共识,形成文档。对外宣布,供所有人(尤其是新人)查阅

3 理解小组之间合作的程度和范围

多观察小组间的互动,为他们提出优化和安排。

4-确保小组之间的沟通清晰有效

——阐述任务和进展,避免重复和无序。

——想其他小组提出疑问,机会。定期进行会议。

——好感。激发小组间的良性关系。多称赞小组的工作。相互交往以拉近距离和建立好感。

——设立期望值,避免信息传播走样,产生消极情绪。

做自己

“前文中,我们已经谈论过一个优秀的社区负责人需要具备的,令人钦佩的特质(信任,耐心,尊重,善于倾听的能力等)和有问题的特质(自我、控制狂、理论迷等)”。培根列出了他当时的一些困惑:他的职业是一个记者,要求他用严谨客观的语言来编辑文章和专栏。他的社区项目LugRadio则是一个基于极客文化,对自由软件和自由文化的探索的自媒体广播。简而言之,其观点可能相对偏激,有争议,充满了真诚的主见。毫无疑问这和充满严谨和客观(大体)的新闻有很大差别。这也令他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失调。在经过一段挣扎后,他的结论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做自己,毫不掩饰想法,观点,兴趣和包袱。否则你将不停的伪装自己”。社区会知道,你的每句话都是你的真实,永远不需要担心信任感,透明度和尊重。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需要充当一些权威,或者某些时候带上角色所需的面具。然而这些面具并不是真实的自我。忠于自我,拒绝虚幻,这才是最高效也最容易获得认可的方法。

后记

一、从若干年前在读英语教材的时候就发现一些英文书籍(包括译制版)有个共通问题,就是行文冗长。比方说,解释一个概念的时候,他们会说A是什么,A会是什么,很多时候A会怎么样,A有什么特性,A否会是什么样子。看似文章洋洋洒洒一堆字,其实有营养,或者有突破性的观点就只有一个。由于我是个注重概念传递的效率至上主义者,这种繁杂重复的说明让我觉得非常难受。

二、在某圈的折叠真是太不友好了,不知道这是哪一边的锅。意外发现B站的动态文章(文字)不会被折叠,后期可能都发。或许还有更多的平台能实现如此简单的功能。

三、拖更非我所欲,请谅解。

四、有点注重于写,感觉读书的进度太慢了。后面可能写少一点,或者结构上更加随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区运营>读笔: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