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块碑文浅析清代霍州民间婚丧风俗

        <周礼>云:“礼俗从取其民”周公制礼作乐旨在“一民心、齐民俗”。“礼,履也。国人所践履”,它有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作用。“乐也者,动于内者也。”它有培养人们道德感情与情操作用,周公把握了礼乐特点,精心制作所以周人的冠、婚、丧、祭和视、听言、动,都由礼乐的节文加以规范,由于上行下效,风过草偃,所以礼乐行之于上,必化而为“风”,民习行这之于下,定变为“俗”。周公这种制礼作乐以正风俗的做法,即收效于西周,影响于后世,成为中国古代施行社会教化的传统。

        风俗者,风为上行,俗为下效,故千百年来,形成固定的表现模式。如何传承,立碑记之。霍州古为彘地,传承尧王陶唐遗风,民风淳厚,俗语约古朴。今于2006年11月我们在霍州下马洼村关帝庙发现同治十一年碣与在李诠庄观音庙发现乾隆五十六年碣,两块碑面目斑驳,碑文字体工资,语句流畅,半白文叙述,只有极少数字体凸凹不齐,稍难辩认,现将碑文全文附录如下,并稍加浅析。

1、  两块碑文相隔5代,从乾隆至同治,是清政府由盛至衰,从下马洼的碑文序言亦能看出当时村风村貌世风日下,蛮横刁钻之人亦多,正因此条件下,下马洼碑文才应运而生,然靠章程和规矩的制定已挡不住清政府灭亡的道路。

2、  从碑文的制立,亦能看出中华传统风俗文化的传承性与极强的延续性,至今,在霍州城乡各地按旧俗办理各类婚嫁丧事,虽已是陈风陋习之事,但仍兴盛不止。因此,在当今社会如何正确地引导市民移风易俗,既有传承又有立新,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3、  以两篇婚嫁丧事碑文看出旧时乡村揽头势力渐强,逐步形成欺行霸市之行为,已达到“由口横讨”的恶劣行径,而其结果是“为害于乡闾人民者大矣”,对贫困“良善之士庶”均构成危害,本文作者才“巴大老爷断案,牛老师钧谕”在霍州李诠庄观音庙找到乾隆五十六年署月(六月)的碑文,依乾隆碑改定的同治下马洼村碑“以后传世云尔”。

4、  由这两块碑文还可看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碑文里所列举的出工价钱及一些折饭价钱均很低,最高者有“折酒钱五十文。”最低者有“折酒钱三十文”等语句,诸如此等话句可看出当时立此婚嫁丧事确是为大多数“士庶”人民着想考虑的,使贫穷苦困之人亦能办起婚嫁丧事。多是出于为大多数人着想而立的,同时也能对大户地主起到相对的制约。

5、  乾隆碑文中“乡村土式遇灵枢一付,打墓、抬棺、移村用人六名以及八名,十二名、二十四名。”用工人数止于二十四人,而同治碑中与乾隆此处有两点不同,值得细细分析,同治碑文中“土工遇灵枢一副挞墓、抬材、移棺用六名,八名以及十二名、十六名者,每名给身钱壹百,用人二十四名以及三十二名者每名给身钱一佰伍拾文”。一点是同治碑中用工人数比乾隆碑中人数增多,二是同治碑文中“用人二十四名以及三十二名者每名给身钱一百伍拾文”。将“二十四名以及三十二名”者单另列出增加五拾文。此处两点的不同反映出乾隆与同治年间在婚嫁丧事中表现出不同,同治虽已步入没落时代,但从婚嫁丧事中可看出尽力摆阔,用工人数竟达三十二人者之多,足见显赫之势。而乾隆年间虽已国力胜隆,但仍有节俭之风。从同治碑文中还可看出当时社会基本状况,乡村的闲散人员增加,生产减弱,揽头以此婚嫁丧事作敛财之道。

6、  其中,捧盘人每名办事一日给身钱一佰,两碑俱同,而厨子一职细细分析却构成了一个大不同的情况,同治碑给身钱贰佰,乾隆碑给身钱壹佰,可以看出从乾隆至同治期间81年,由盛至衰,货币由减至增,此一证可作为清帝国这一时期通货膨胀佐证。最能引人注意者为“无力用厨子者,听事主自便,不得登门吓诈。”此一句两块碑文俱有,由此可以年清朝时期在乡村有专门从事婚嫁丧事之团体,领头人称为揽头,其间鱼肉百姓。“贱役贪,溪壑难盈,往往不尊旧规,由口横讨,凭已玷之身家,困良善之士庶,”足以表现这一团体的势力之大,刁蛮之狠。看过碑文的读者一定问,当时一佰文钱折合现在人民币有多少钱?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更为复杂。在这里只为大家说一下与本文有关的价格转换。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至18世纪末则翻一番,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一千六七佰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二千二三佰文之多。”由此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了。再说说金银铜制成货币本身的价值,据资料可查到“清顺治年间,每个铜 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每枚铜钱平均约重5克。”目前金银铜 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白银2元/克,黄铜0。021元/克,推算下来,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一佰文钱就是十圆人民币。

        以上仅是从两块不同时期的碑文中粗浅地分析了当时的婚嫁丧事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呈多样性、传承性、融合性。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形成,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

      在目前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同时,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以“八荣八耻”为行为规范,争做“四有”新人,我们应该在移风易俗的同时,与道德、法律相适应,与时代的主旋律相结合,营造出良好的和谐社会氛围,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文明、富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两块碑文浅析清代霍州民间婚丧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