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今天看了有关议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文章,印象很深刻,文章说,很多人读《孙子兵法》,往往第一个字就读偏了,偏得很深刻,是价值观的偏差。常常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列,甚至并为一本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计,是奇谋巧计,阴谋诡计;《孙子兵法》的计,不是用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不是讲计谋。

母亲没读过书,但爱讲故事,就讲过三十六计之类的故事,她也是她的上辈讲给她听的,可见三十六计的源远流长。现在还记得,每次她讲起来,诸葛亮等人是多么的也不起,里面精彩的故事,津津乐道,也希望我成为诸葛丞相那样“精于算计”之人。自然我也成了吴、蜀国的粉丝,看三国演义的书本时,为每一个吴、蜀之胜而喝彩,看三国演义电视时,恨不得能让关羽得复活,打三国志游戏时,每次把曹兵打的落花流水,有种说不出来的爽,看到夸奖曹操和司马懿的文章莫名其妙的反感。

进了部队之后,《孙子兵法》成为了主要课程,才明白什么叫“五事七计”,才弄清楚三十六计故事背后“五事七计”的运用,才让故事那么精彩。“道、天、地、将、法”、“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无不影响着人们,从工作到日常生活,从做事到做人,“五事七计”可以很好指引行为处事。再分析自己18岁离开家乡到现在,我从来认为我不是上帝的庞儿,每一件事都会认真去对待,回想分析,很庆幸的事,每一件事,多多少少都能用到这些,也很幸运获得自己想要的。

有句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就是司马懿征辽东、破公孙渊,部下们没看懂怎么回事,陈圭问他,请他讲课,司马懿说“人皆知我之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大意就是说,我怎么用兵,用怎样的军形取胜的,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我是如何根据对方的兵形来因形制胜的,大家就不知道。下一次敌形不是这样了,我因形制胜的方法又不是这回这个了。所以我使用的方法是不会重复的,而且因形而变化无穷。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句话让想起了最近谈学习的话题,最近社会上很多论坛,销售、思维等等,大家都趋之若鹜,生怕被自己时代抛弃。当然这些论坛也很精彩,很多成功的案例激励着大家罗列自己的目标去前进。历史上很有名的战例是韩信背水一战,把一万人布阵在水边,他们没有退路,他们就会殊死作战,就能战胜二十万人。故事把韩信还有两千奇兵,突入赵军营寨,拔了他旗帜,插上汉军旗帜。赵军看老窝没有,惊乱奔逃,他才一万人破二十万这处给省掉了。关键不精彩,背水一战才吸引人,成功的案例不都是这样吗?谁又真正告诉你关键的环节呢?

没有任何成功来得容易。外公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打过抗美援朝,记得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战争片中战役胜利后,庆功的镜头他都不愿意看,任何一次战斗的胜利他们都是很悲伤的,看着战友离去,流过的血,受过的伤,根本无心庆功,往往都是那些文工团的人在欢呼。记得有个朋友和我说过,其实人越成功,越小心,越不敢给人传授经验。就想起我的跑步,2015年刚开始跑步,2016年都是跑步的兴奋期,成绩不怎么样,但就是敢给人家说经验,敢不停的给所有人大讲特讲跑步无限好处。到了2018年,我跑进了国二,也在一些比赛中取得过名次,每当朋友问我跑步问题的时候,我即比以前更谨慎了,我会告诉他们,先去测一下脚型,绑条心率带,每天看下天气,多喝水,速度慢一点,要开心。2017年跑进309的上马,我连文章都不敢写。因为我历经过厦门髂经束受伤,无锡踝关节韧带拉伤,常熟半马心率失常……,让我明白42公里,每一步都不容易,都不会有成功的经验让后来者模仿,我只会告诉我愿意跑步的朋友,你要配上合适你脚型的鞋,找准你的心率范围,管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再去尝试跑步,到马拉松的终点,你要付出比你想像中更难的努力。就像跑者李永远所说,跑步没有好的方法,只有最好的适应,你说我这套方法科学,但是也许只适合体质好的一部分人,对体质差的人伤害太大。

《孙子兵法》也好,《三十六计》也罢,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对象,读书是为了观照自己,总是想当然把自己带入胜利一方的角色和情绪,是人天生的习惯。可是谁又能真正了解那成功的最深处的那一面呢,特别是现在的自媒体时代,传播更快,包装更精美,谁又能了解最深处呢。把这些反过来,把自己假设成失败一方的角色,多想想如何避免失败,也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与一起在学习道路上前进的小伙伴们共勉!

��;�-�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